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差異分析
目前,企業正在進行2001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企業財
稅人員遇到的難題是如何在會計核算基礎上準確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
稅所得額,為此必須準確把握《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方
面的差異。為幫助廣大企業做好2001年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同
時為納稅人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一些思路,本文特從所得稅計稅角度出
發,對《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差異進行了歸納說明。
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文件規定中。
2000年12月,財政部在《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18
個具體會計準則、相關會計核算補充規定基礎上制定了《企業會計制
度》,并從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圍內實施。
《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
均為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性文件。
國家稅務總局于2000年下發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
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在內資企業中執行。《企業所
得稅稅前扣除辦法》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細則》均為規
范企業所得稅計稅辦法的法律性文件。
具體說來,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所得稅法規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
下六個方面:
1.在計算費用損失時,由于會計制度與稅法的口徑不同所產生
的差異
按照會計制度規定,企業發放的工資、計提的三項費用、支付的
利息、業務招待費、公益救濟性捐贈、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等通過
成本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固定資產維修費用也可以計入成本費用。稅
法則對上述費用分別規定了準予稅前列支的依據、比例、數額,從而
在扣除口徑上產生差異。
2.在計算費用損失時,由于會計制度與稅法依據的時間不同所
產生的差異
(1)股權轉讓損失,會計制度規定計入投資損失,稅法規定扣
除的投資損失不得超過當年實現的股權投資收益,超過部分可以無限
期向以后年度結轉扣除。
(2)廣告費支出,會計制度規定計入營業費用,稅法規定除醫
藥、家電等行業每一納稅年度內不超過銷售收入的8%部分可扣除
外,其他行業不能超過2%,超過部分可以無限期向以后年度結轉。
3.部分涉稅事項的處理方法差異
(1)會計制度規定可以提取短期投資跌價準備、長期投資減值
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
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等;稅法規定除壞賬準備及商品削價準備以
外,其他準備金不得在稅前扣除。
(2)會計制度規定,按照權益法核算發生的虧損按占被投資單
位所有者權益的份額計入投資方的投資損失;稅法規定已經發生的投
資損失才能在稅前扣除。
(3)會計制度規定,固定資產改良支出計入固定資產原值,并
根據固定資產所屬類別提取折舊;稅法規定已經提取折舊固定資產的
改良支出計入遞延資產,在不短于5年內攤銷,不得計入原值。
(4)出售職工的住房,接受捐贈的固定資產,會計制度規定可
以計提折舊;稅法規定折舊不得在稅前列支。
4.稅務處理規定不準扣除項目差異
糧食白酒廣告費用支出、非公益、救濟性捐贈、罰款支出等,會
計制度規定計入成本費用科目;稅法規定不得稅前扣除。
5.稅收法規對部分準予扣除的項目做了限制性規定差異
企業發生的各種資產損失,會計制度規定計入營業外支出;稅法
規定需經稅務機關審批后方可扣除。
6.對部分應稅收入的規定差異
(1)短期投資利息,會計制度規定沖減短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稅法規定計入企業收入總額。
(2)進行債務重組時,對應付款項的差額,會計制度規定計入
資本公積;稅法規定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3)企業收到的專項撥款核銷以后的余額,會計制度規定計入
資本公積;稅法規定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有指定用途的
以外,都要并入應納稅所得額。
(4)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確認房地產開發收入
的實現;稅法規定取得的預收賬款預征20%的所得稅。
(5)會計制度規定,除購建固定資產外,企業所有籌建期間所
發生的開辦費,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待企業開始生產的當月一
次計入當月損益。稅法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開辦費,應當從
開始生產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期限內分期扣除。
(6)會計制度規定,對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的企業,應
按在被投資企業所占份額分享或分擔被投資企業當年的盈虧,以確認
投資收益。稅法規定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投資方不得確認投
資損失。
由于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間存在著上述差異,因此,企業在計算
企業所得稅時要按照稅法規定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因此,準確把握
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之間的差異十分重要,否則就可能會影響到企業
的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