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稅收協會第55屆年會上電子商務稅收備受關注
國際稅收協會第55屆年會不久前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來自47個國家(地區)的約1000
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發表了兩個主題報告:電子商務所得的稅收問題、跨國公司利用低稅區域
的局限性;并舉辦了六個專題研討會:電子商務對間接稅的影響、OECD范本的變化、無形資產
擴展成本攤銷的實踐、美國州稅的構成、支持出口的所得稅優惠和WTO規則的應用和公司購并中
無形資產的攤銷。會上,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尤其受到各方代表的關注。
會議發表的電子商務稅收問題報告認為,隨著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稅收
問題逐漸成為稅收領域的熱點話題。許多有關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研究,正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
注。但是,目前仍有兩個問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是電子商務交易的來源地稅收問題,二是電
子商務交易所得的歸屬和分配問題。
報告對這兩方面問題進行了重點討論。報告指出,在傳統模式下,所得的來源和分配都是明確
的。但在電子商務中,特別是對無形的數字產品和技術服務,所得的發生和歸屬都難以確定,因此
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目前,OECD已經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相關的稅收政策和法律也有了
一定的進展。一是所得性質的來源規則。對于
所得來源,一般都按傳統方法分類。而在電子商務中,服務費占了很大的比重,由于稅收管轄權的
不同,對服務費的稅收政策也不同,而這種差別很容易導致雙重征稅,所以OECD技術顧問小組
對于服務費所得性質的來源規則進行了探討,并已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一致。二是常設機構的分配原
則。一旦常設機構成立,就存在收入、支出和利
潤的分配問題。2000年底,OECD得出一般性結論,即如果企業在一地擁有或租用一個服務
器,該服務器就有可能被認定為常設機構。目前OECD正在討論常設機構利潤歸屬的草案,以便
最終形成一致意見。
另外,報告還討論了電子商務的概念,認為電子商務應僅指通過電子或數字方式進行貨物或服
務的商務交易,不包括電子數據的交換、電子貨幣傳輸、通訊信號的傳遞和其他電子網絡的應用。
報告指出,電子商務的特性使其很容易用于跨國交易,而目前許多國家還沒有針對電子商務的
法律或規則,而且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尚未達成國際一致的意見;同時,電子商務與現行傳統稅
制的矛盾和沖突也較多,目前還沒有形成明確、一致的解決辦法,因此國際社會必須對此進行更進
一步的深入研究,形成統一標準,才能妥善地解決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
除了電子商務稅收問題外,本屆年會還分四個方面討論了跨國公司利用低稅區域的局限性問題
。第一,低稅國家和地區的確定問題。第二,受控外國公司法規問題,90年代以來已有15個國
家制定了相關法規。第三,國內反避稅法規。針對公司避稅的認定,有些國家運用關聯的方法,有
些國家不采用關聯的方法。第四,稅收條約對跨
國公司利用低稅區域的限制。雙邊稅收協定或多邊稅收條約不僅避免了國際雙重征稅,而且限制了
跨國公司利用低稅區域的企圖,使跨國公司不能肆無忌憚地利用低稅區域開展避稅活動。
實際上,發達國家一直非常關心低稅區問題,最近幾年,OECD提出了“有害稅收競爭”的
概念,并公布了避稅地名單,但收效甚微。發展中國家認為,有必要深入研究有害稅收競爭問題,
以維護自身的稅收利益。
國際稅收協會是在荷蘭發起建立的非官方社團組織,多國家設有分會,會員包括政府官員、教
授、律師、會計師和有關的專家學者等。協會的主要宗旨是促進國際間稅收問題的研究和交流,是
目前國際上惟一由各國各界人士參與的國際稅收論壇,一般一年舉行一次年會。
中國派出觀察員參加了本屆年會,在會議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中,主持人都對中國派觀察員參加
會議表示了歡迎。大會掃除了中國加入該組織的障礙,為中國開展國際稅收領域的協商、溝通和合
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