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小草“長”出稅
□廖永紅 楊根鳳 曹 文
盛夏時節,江西省泰和縣的牧草郁郁蔥蔥,微風吹過,綠浪翻
滾,漫無邊際;牛兒三五成群,羊兒追逐戲嬉,時而低 頭吃草,時
而臥踞樹蔭,悠然自得。
地處吉泰盆地的泰和縣有草山草坡137萬畝,宜牧面積42萬
畝。山上林木茂盛,山坡綠草茵茵,山腳溪水環繞,牧區牛羊成群。
掩映在青山綠水間的草場青翠欲滴,不僅植被好,水土流失少,而且
也為牧畜業提供了充裕的資源。
據統計,目前泰和縣肉牛飼養量22.76萬頭,鵝20.30
萬羽,麻羊1萬余頭,草畜產業產值1.5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
10.2%,上繳各種稅收200余萬元。
近年來,泰和縣改變一家一戶分散養殖的小農養殖方式,以“大
戶啟動、示范帶動、市場牽動、效益促動”為運行機制,推進草食畜
禽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上田鎮新池村建立種草養畜示范園,
園內有肉;、養鵝基地、山羊基地,占地500余畝。矮稈象
草、宜安草、墨西哥玉米等草種落戶園區,紅安格斯牛、蒙古牛等優
質品種也在此安營扎寨。園區內養牛1600頭、鵝1.2萬羽、山
羊700余只,年產值1000余萬元,繳納稅收30余萬元。
螺溪、老營盤、橋頭、澄江等鄉鎮,發展中小型養牛場11個,
養牛專業村29個,專業戶3000余戶;養鵝示范基地8個,種鵝
飼養重點戶160戶,商品鵝養殖戶800戶。
為使種草養畜富一方百姓,泰和縣在農民中廣泛進行宣傳,分析
發展前景和市場前景,以活生生的事例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領
著農民致富。縣里組織積極性較高的農民走出去考察,到示范園跟班
學習,縣畜牧、獸醫部門派出專門人員對農民進行指導和培訓,打綠
色牌,常年為農戶提供“三包”服務,即包母牛配種、包種養技術、
包疾病防治。同時,泰和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臺商投資畜牧業,建欄
舍3000余平方米、草場3000余畝,養牛1萬余頭,產品打入
了東南亞市場。
為延長草畜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泰和縣建起了七個肉
牛、麻羊、鵝專業市場,其中螺溪肉牛交易市場已成為贛中南地區的
肉牛集散地,與廣東、上海、福建等35個縣市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購
銷關系,600多名專業經紀人活躍在大江南北。泰和縣還投資30
0余萬元建立了龍頭加工企業,開發出臘牛肉、臘鵝等系列產品,既
消化了當地30%的草畜禽品,又增加了國家稅收。
走在青翠柔順的草場上,舉目望去,“風吹草低見牛羊”——兒
時學過的課文中的美景,后來在電視上看到的塞上風光,仿佛在江南
小縣泰和又逼真再現。青青小草,吃得牧區牛羊成群,吃得市場購銷
兩旺,泰和小草便也“長”出了稅。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