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2002年1季度重點稅源監控工作情況的通報
國稅函[2002]552號 2002年6月18日
今年以來,各地稅務部門對重點稅源監控工作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工作力度有所增強。一些
地區增配了專職人員負責此項工作,不少地區還對基層人員進行了培訓。1-3月份全國重點稅源
監控工作成效顯著,監控戶數增加,數據質量有所提高。上年末開展重點稅源監控工作的地區,不
但較好地完成了今年的上報工作,還補齊了上年數據。至此,全國36個省市有近萬戶企業納入了
總局監控范圍。現將1季度重點稅源監控工作情況通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2002年1季度全國上報重點稅源監控企業最高月份達到1042戶,其中國稅局上報監控
企業5173戶,地稅局上報重點監控企業4563戶,交叉監控企業200多戶。1季度重點稅
源監控同戶企業9457戶,入庫稅收1153.89億元,占全國入庫稅收收入(不含海關代征
進口稅收和證券交易印花稅)的比重為32.98%。其中:增值稅530.77億元,占全國增
值稅收入的35.47%,消費稅246.81%億元,占全國消費稅收入的94.77%,營業
稅112.72億元,占全國營業稅收入的17.52%,企業所得稅195.16億元,占全國
企業所得稅收入的34.73%。
1季度,國稅局監控企業“兩稅”收入754.36億元,占全國“兩稅”收入的比重達到4
2.94%,地稅局監控企業營業稅收入的82.53億元,占全國地稅局營業稅收入的14.0
2%。(見附表1)
主要行業分布依次為:制造業54.02%(其中:煙草19.7%,冶金7.01%,石油
化工7.71%,交通運輸設備4.62%,電子通訊設備4.26%,飲料2.67%,化工1
.64%,醫藥1.40%);煤水電供應13.00%;采掘業10.49%(其中:石油天然
氣采掘8.52%,煤炭采掘1.71%);金融保險業5.33%;批發零售5.15%;郵電
通信業3.79%。(見附表2)
主要地區分布依次為:北京15.24%、上海市7.22%、廣東6.55%、遼寧6.0
6%、山東6.03%、云南5.78%、江蘇5.64%。(見附表2)
注冊類型分布:內資企業占84.36%、港澳臺投資企業5.69%、外商投資企業9.9
5%。(見附表2)
1季度,全國與上年可比戶數共計4754戶,占上年監控戶數的63.38%。1季度同戶
可比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比上年增長了2.78%,企業增加值增長14.4%,成本上升了8.
76%,利潤總額下降了29.91%,3月份虧損企業戶數比例29.78%,比上年同期上升
了2個百分點。實現和入庫稅收收入同比僅增長0.07%和1.9%。其中入庫增值稅增長3.
11%,消費稅增長30.28%,營業稅下降10.3%,企業所得稅下降7.57%。與全國
稅收同期增幅相比,重點稅源企業入庫稅收同期增幅低于全國11.13個百分點;增值稅和營業
稅增幅分別比全國低10.19和26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1季度煙草制造業入庫稅收累計增幅最高,增長了40.24%,其次是機械制造
業增長18.22%,另外交通運輸及倉儲業、郵電通訊業、醫藥制造3個行業增幅在10%以上
,累計下降幅度大的行業有石油天然氣采掘業和非金屬礦開采業,分別下降了32.63%和36
.97%。
分地區看,1季度累計入庫稅收增長幅度最高的是甘肅省,增長了61.49%,增幅在40
%以上的依次為寧波市、河南省、河北省。累計入庫稅收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龍江,下降了40.
77%。另外,大連、西藏、下降幅度在20%以上。
1季度重點稅源可比企業稅收合計入庫率91.98%,比上年同期高1.82個百分點,其
中,增值稅99.49%,比上年高5.26個百分點,消費稅96.18%,比上年高12.7
7個百分點,營業稅106.55%,比上年高1.13個百分點。企業所得稅65.07%,比
上年低15.07個百分點。
1季度重點稅源同戶可比企業實現總體稅負9.19%,入庫稅負8.45%,基本與上年持
平。因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下滑29.91%,與盈虧相抵利潤總額相比的企業所得稅實現稅負高
達25.67%,比上年高9.14個百分點,入庫稅負16.7%,比上年高4.04百分點。
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稅負基本與上年持平。
1季度重點稅源同戶可比企業期末欠稅余額基本與上年持平。其中,增值稅和消費稅欠稅余額
分別增長7.78%和3.59%,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欠稅余額分別下降14.27%和25.
94%。
二、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一)企業代碼前后期一致性問題。企業代碼前后期的一致性是有效利用重點稅源監控數據資
料進行分析的重要條件,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對上報企業代碼的一致性問題給予了充分重視,同戶
比率逐月提高。今年1季度全國上報重點稅源企業最多1月份10042戶,最少3月份9993
戶,僅相差49戶,同戶企業9447戶,占1季度上報平均戶數的94.29%,比上年同戶比
例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國稅局監控企業的同戶比例達到98.18%;有11個地區達到100%
。但是,全國上報的與上年可比企業戶數僅有4754戶,為去年1至3月份月平均上報戶數的6
4.45%。其中:國稅局1至3月份可比戶數3168戶,同戶率72.82%;地稅局可比戶
1857戶,同戶率59.61%(見附表3)。
可比企業同戶比例偏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代碼結構變更。2002年企業主代碼結構由上年的15位改為18位,是為適應200
1年部分新注冊企業代碼為18位的變化,但2001年以前注冊企業的15位代碼仍可繼續使用
。一些省市個別地區由于理解有誤,錯誤地將15位代碼的企業人為改為18位,造成與上年企業
代碼不一致,請各地按照企業實際代碼進行更正,保證企業代碼與前后期一致。
2、由于企業改制或改變稅務登記屬地等原因引起同一企業代碼變更的,應遵循保持企業代碼
前后一致的原則,要求用新的企業代碼更改企業前期舊代碼,與新的企業代碼保持一致。
3、企業轉制后發生合并、分立引起的代碼變更,銜接關系以主體企業為核心建立的,尋求前
后代碼一致性,剝離出的企業,達到監控標準的以新的代碼納入監控企業,達不到監控標準的,不
再納入監控范圍。
請各地對前期各月數據進行一次全面檢查,調整代碼關系后,重新上報各月數據。
(二)重復計算問題。為避免全國匯總數據重復計算,電力、金融保險等行業和分支機構較多
的集團公司(多數為集中繳納所得稅的企業),應填報總部或集團公司的全部財務數據和本部在所
在地實際納稅和稅收有關的計征(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收入的資料。集團公司(含電力、金
融保險等行業)下屬分支機構非獨立核算的只繳納流轉稅的獨立納稅企業,不再填報主營業務收入
等企業財務指標數據,但應填報本企業納稅及與納稅有關的計征(增值稅、營業稅)收入以及產品
(項目)表的有關數據。
(三)季報問題。實行季度財務報表的企業,在沒有報表的月份,上報企業報表的數據應一律
為“0”,在有報表的月份數據應為一個季度的累計數據。
(四)應繳稅金的填報問題。本期應交各稅指標不應為負數1至3月份報表仍發現有應繳各稅
小于0的企業,因各種原因調減的應繳稅金,應在“本期應繳稅金調整額”中填列。
(五)參數更新問題。部分地區的審核參數仍為年初的舊版本,其有關稅率指標的精度與上級
更新的新的審核參數不一致,造成數據審核和測算等諸多問題。各級稅務機關應及時檢查自己所用
參數是否與上級所用的參數一致,不一致的及時下載更新。
(六)重復監控問題。國、地稅局重復監控的企業,企業屬性代碼應完全一致,否則會造成全
國匯總困難。監控企業填報的稅收收入數據應包括向國稅局和地稅局繳納的全部稅款。
(七)跨月稽核問題。各稅應收實收跨月稽核情況比上年有所好轉。但同時又出現新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同戶企業年初欠稅余額應等于上年12月末欠稅余額,但大部分地區不少同戶企業年初
和年末數不相等。應將年初進行調整的差額填列在調整欄,而不應該直接增減年初欠稅余額。
(八)數據填報不全問題。企業表中的92行至99行是獨立核算企業基本財務指標,對于分
析企業經營狀況和稅收貢獻率等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數據,除非獨立核算的企業外,均應填報上
述數據。
(九)企業安裝報表軟件問題。為采集數據的方便,一些地區將重點稅源監控軟件安裝到了企
業,由于沒有刪除參數中的審核公式,無形中為企業提供了利用先進手段做假報表的可能,使重點
稅源監控工作形同虛設。因此,各地在為企業安裝軟件時,務必刪除審核公式。對于未做刪除已經
安裝的地區應重新進行安裝。
三、幾點要求:
(一)繼續作好重點稅源監控企業的代碼管理,正確填報企業各項屬性,保證同戶企業代碼及
屬性的前后一致,有利于數據的有效利用。
(二)繼續抓好重點稅源監控企業報表質量。
1、各地區在按時上報月報之前應認真核對審核出現的差錯提示,弄清差錯原因后再進行修改
,屬于參數設置問題要及時反映上報。
2、各地在上報總局前應運用總局下發的測算表和簡表進行分析,對異常數據應及時查找原因
更改后再上報。
(三)充分利用重點稅源各稅應收實收、增值稅抵扣跨月稽核數據,為征收部門提供征管稽查
信息。
附件:1、2002年1季度分地區重點稅源監控企業稅收監控情況(略)
2、2002年1季度重點稅源監控企業稅收構成(略)
3、2001年1月-2002年3月國稅局監控戶數情況(略)
4、2001年1月-2002年3月地稅局監控戶數情況(略)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