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鋼:應加強對高收入者征稅
轉載于:新華網(wǎng)
胡鞍鋼:1953年生,1988年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獲博士學位,1991年赴美國耶魯大學經(jīng)濟系進行
博士后研究,現(xiàn)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結束了清華大學的一個講演后,來不及喝上一口水,胡鞍鋼教授便坐下來接受記者的采訪,
這已是晚上9:30。他拿著采訪提綱和早已準備好的相關資料,言簡意賅地陳述了自己的觀點。采
訪結束時,略有些疲憊的胡鞍鋼說明早還有四節(jié)課,便匆匆地消失在夜色中。
記者:對高收入者征稅調節(jié)貧富差距,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對高收入者征稅現(xiàn)狀如何?
胡鞍鋼:據(jù)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所得稅占GDP比重,低收入國家為3%,中低收入國家為6%,中
高收入國家為5.3%,高收入國家為11.5%,2000年我國個人所得稅為511億元,只占GDP的0.6
%,遠遠低于低收入國家。這說明我國稅收系統(tǒng)對企業(yè)等法人的征稅是有效的,而對于個人征稅的
效率較低。而在2000年個人所得稅中,工薪所得稅是大頭,占到42%,其次是利息稅占到28%,個
體經(jīng)營、勞務報酬等應交稅所占比例較小。這就意味著,大部分高收入者應交的個人所得稅并沒有
足額收上來。這其中還有實際稅率低于名義稅率,名實不相符的問題。中國大部分稅種的實際稅率
都低于名義稅率,如1994—2000年期間名義關稅稅率為15%—36%,但是實際關稅稅率只有2%—
3%。個人所得稅稅收也存在這個問題,過去幾年中國個人所得稅稅收大幅度增長,但是2000年中
國城鎮(zhèn)居民實際平均個人所得稅稅率只有0.58%(等于1減去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其全部年收入的比
重),最高收入戶實際平均個人所得稅稅率只有0.60%,差不多是世界上最低的。
記者:對高收入者征稅不力,是否直接影響到稅收“調節(jié)收入分配,減小社會貧富差距”作用
的發(fā)揮?
胡鞍鋼:這是肯定的。當前城市個人稅費遠低于農村,高收入者的稅負不僅不高,甚至還低于
低收入者。城市平均稅費約為37元,而農村約為90元。城市稅費在絕對數(shù)上低于農村,但城鄉(xiāng)收入
差距在拉大,在過去4年間(1996—2000年),最低收入困難戶人均收入年增長率只有1.2%,而
最高收入人群的增長率高達9.7%。貧富家庭之間的收入差距由1996年的3.77倍,擴大到2000年
的5倍以上。這表明,個人所得稅稅收在解決收入分配不平等方面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政府應該
加大對高收入人群的稅收征管。
記者:對高收入者征稅不力,其主要原因何在?
胡鞍鋼:主要原因在于現(xiàn)行征稅辦法欠妥。我們在許多征稅辦法上應借鑒國際上的經(jīng)驗。比如
國際上的通用做法是每月代扣制,年度統(tǒng)一核算、抵扣或增稅,而中國是月征稅,再加上稅收服務
上的欠缺,這樣交易成本過高。同時在管理上應該有征稅號,有利于嚴格掌控,防止偷稅漏稅的現(xiàn)
象。此外,要加大懲罰力度,提高不交稅的成本。
記者:如何才能做到對高收入者的足額征稅?
胡鞍鋼:這需要一個過程,政府要采取多種辦法嚴格監(jiān)管。目前聽說北京市地稅局把重點納稅
人鎖定在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3萬人,將加強對他們的管理。今年下半年,還將利用“網(wǎng)上地稅局
”優(yōu)勢,推出重點納稅人的網(wǎng)上申報,以后還將對納稅人檔案實行編碼管理,初步設想以納稅人身
份證號作為個人納稅檔案的號碼。這些做法都是很好的嘗試。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tǒng)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