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已成為我國第四大稅種
中國稅務報訊 國家稅務總局的最新統計分析顯示,我國個人所得稅
收入在過去的22年中每年都在高速增長,特別是1994年實施新
稅制以來的8年間,個人所得稅平均年增幅高達48%,年增收額1
18億元,是同一時期增長最快的稅種;1980年個人所得稅僅征
收16萬元,2001年收入增至99599億元,超過了消費
稅,成為我國第四大稅種,在一些地方已成為地稅機關的第二大稅
種;22年累計組織收入3230億元,為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長以及
調節個人收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介紹,從個人所得稅分項目構成看,到2001年底,我國的
個人所得稅來源已由主要是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
所得等個人勞動所得,轉為主要是個人勞動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
所得等資本所得的結構。1995年,個人所得稅收入來自于工薪所
得的比重為43%,來自于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轉讓等資
本所得的比重為7%,而2001年上述比重分別為41%和3
5%。
從地區構成看,個人所得稅收入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
區。2001年僅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福建、遼
寧、河北等9省市收入就占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96%(不含
利息稅),而1994年上述地區收入占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的53
4%,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為全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任務的完成起到
了積極的作用。
從工薪所得項目構成看,1997年~2000年,對外籍個人
征收的工薪所得個人所得稅占全部工薪所得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
0%、37%、34%、29%,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中的三分之一
來自于外籍個人和港澳臺人員。
對工薪所得占到個人所得稅總收入的40%左右是否正常,國家
稅務總局有關人士分析認為,這一比例是符合當前我國實際情況的。
主要原因是,一是工資性收入是我國城鎮居民個人收入的主要來源。
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幾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勞動者報酬的50%
左右用于職工工資分配;二是工資收入增長較快,納稅人數不斷增
加。據統計分析,1994年以來,隨著職工個人工資收入不斷提
高,納稅人數已由1994年的9565萬人次上升到2000年
的6000萬多人次;三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較發達,其工薪所得項
目收入比重較高。如上海、北京、深圳、廈門等地工資、薪金所得項
目收入近幾年都占個人所得稅收入的60%以上;四是工薪所得項目
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高收入者和外籍人員。某市2000年僅對金
融業和房地產業人員的工薪所得就征收個人所得稅45億元,其中
金融業年人均納稅3240元,房地產業年人均納稅2550元。此
外,世界其他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收入中,來自工薪所得的部分一般都
在60%以上,所以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中工薪所得占40%左右,
是與實際情況相匹配的。
課程推薦
- 初級會計職稱特色班
- 初級會計職稱精品班
- 初級會計職稱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門 580元/兩門 |
購買![]() |
- 初級會計職稱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