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名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06年年報》的報告,悄然掛上了銀監會的網站。此份年報全面披露了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利潤增長路線圖。年報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43.95萬億元,實現稅前利潤3379.2億元。較銀監會剛成立的2003年,增長了近10倍。
首份來自監管機構的年報
作為首份來自于監管機構的年度報告,標志著銀監會正在以一種開放的姿態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銀行業監管的諸多細節。年報分別從宏觀經濟金融環境,銀行業改革和對外開放,貫徹落實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法制建設,有效的監管等方面闡述了自銀監會成立以來到2006年所面臨的環境及取得的成績。銀行業改革、對外開放、支農及小企業貸款服務等均呈現出亮點。
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年報顯示,2006年,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快速增長,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盈利能力穩步提升。主要商業銀行稅前利潤為2409億元,比2005年增加559億元,增長30.2%,四家國有股改商業銀行總資產凈回報率和股本凈回報率平均達到0.9%和14.9%,主要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比17.5%,收入結構進一步發生變化。
其中,國有商業銀行稅前利潤為1974.9億元,股份制商業銀行緊隨其后,為434.2億元。其次是政策性銀行為311億元,隨后為農村信用社和城市商業銀行,分別為186.2和180.9億元。
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3年,國有商業銀行和農信社的稅前賬面利潤均為負數,而經過三年的改革,到2006年底,稅前賬面利潤已經分別達到1974.9億元和186.2億元,盈利水平大幅提高。
此外,數據顯示,2006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存貸差持續擴大,達到10.95萬億元,比2005年增加1.61萬億元;貸存比為68.5%,下降0.4個百分點,低于75%的監管要求6.5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貸存比降至60.9%,下降0.6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為54.9%,上升11.6個百分點;股份制商業銀行貸存比74.2%,上升0.9個百分點;流動性比例為52.1%,上升2.1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資金頭寸充裕,流動性充足。
與此同時,由于銀行機構不斷強化信貸管理,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實現雙降。截至2006年底,全部商業銀行五級分類不良貸款余額為1.25萬億元,比2005年底減少71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1%,下降1.5個百分點,其中,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17萬億元,減少493億元,不良貸款率7.5%,下降1.4個百分點。
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不過,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年報致辭中指出,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模式仍很粗放,運行效率不夠高,不良貸款的余額仍然較大,金融創新和競爭力不強,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2007年,外部經濟金融發展變化對我國銀行業沖擊的可能性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發展對銀行業的需求越來越多。
為此,銀監會將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部署,著力推進銀行業改革開放,完善銀行業金融體系,支持和鼓勵金融創新,提高銀行業競爭力和服務水平。同時,將深入研究流動性過剩市場環境下的銀行業管理和運行問題。
此外,劉明康還指出,銀監會將繼續全面提高監管能力和監管有效性,更好地維護我國銀行業的穩定與安全,充分保護廣大存款人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我國銀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10倍
截至2006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43.95萬億元,實現稅前利潤3379.2億元。較銀監會剛成立的2003年,增長了近10倍。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2007年,外部經濟金融發展變化對我國銀行業沖擊的可能性加大。(上海證券報 袁媛 苗燕 但有為 2007-7-5)
(zheng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