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稅法備考輔導第十三章7
第七節 應納稅額計算(11個稅目,26項特殊問題)
針對不同的應稅所得項目,其應納稅額計算公式分別為:
應稅項目 | 稅 率 | 費用扣除 |
(1)工資薪金所得 | 九級超額累進稅率 | 月扣除1600元(或4800元)2008年3月1日起月扣除2000元(或4800元) |
(2)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 | 五級超額累進稅率 | 全年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及損失 |
(3)對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 ①對經營成果擁有所有權:五級超額累進稅率 | 全年收入扣除必要費用(每月1600元,2008年3月1日起月扣除2000元) |
(4)勞務報酬所得 | ①20%比例稅率; | ①每次收入小于4000元:定額扣除800元 |
(5)稿酬所得 | 20%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 | |
(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 20%比例稅率 | |
(7)財產租賃所得 | 20%比例稅率 | ①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 |
(8)財產轉讓所得 | 20%比例稅率 | 每次轉讓收入總額扣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 |
(9)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 20%比例稅率 | 無費用扣除,收入即為應納稅所得額 |
(10)偶然所得 | ||
(11)其它所得 |
一、工資、薪金所得:
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2000元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題?計算題】某職工2009年10月應發工資4600元,交納社會統籌的養老保險100元,失業保險50元(超過規定比例5元),單位代繳水電費100元,計算其每月應納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應納個人所得稅=(4600-2000-100-50+5)×15%-125=243.25(元)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全年收入總額-成本費用及損失)×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對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個人所得稅有兩種計算辦法。
(一)查賬征稅:
1.自2008年3月1日起,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依法計征個人所得稅時,個人獨資企業和合伙企業投資者本人的費用扣除標準統一確定為24000元/年,即2000元/月。投資者的工資不得在稅前扣除。
2.企業從業人員的工資支出,允許在稅前扣除。
3.投資者及其家庭發生的生活費用不允許在稅前扣除。
4.企業在生產經營投資者及其家庭生活共用的固定資產,難以劃分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類型、規模等具體情況,核定準予在稅前扣除的折舊費用的數額或比例。
5.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發生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支出分別在工資薪金總額2%、14%、2.5%的標準內據實扣除。
6.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用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可據實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7.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業務直接相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8.企業計提的各種準備金不得扣除。
9.投資者興辦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并且企業性質全部是獨資的,年度終了后,匯算清繳時,應納稅款的計算按以下方法進行:匯總其投資興辦的所有企業的經營所得作為應納稅所得額,以此確定適用稅率,計算出全年經營所得的應納稅額,再根據每個企業的經營所得占所有企業經營所得的比例,分別計算出每個企業的應納稅額和應補繳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1)應納稅所得額=Σ各個企業的經營所得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3)本企業應納稅額=應納稅額×本企業的經營所得÷Σ各企業的經營所得
(4)本企業應補繳的稅額=本企業應納稅額-本企業預繳的稅額
【例題?計算題】居住在市區的中國居民李某,為一中外合資企業的職員,2009年1~12月份,與4個朋友合伙經營一個酒吧,年底酒吧將30萬元生產經營所得在合伙人中進行平均分配。
要求:計算李某分得的生產經營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李某分得:300000÷5=60000(元)
生產經營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60000×35%-6750=14250(元)
(二)核定征收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
應納所得額=收入總額×應稅所得率
=成本費用支出額÷(1-應稅所得率)×應稅所得率
三、對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或 =(納稅年度收入總額-必要費用)×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提示】納稅年度收入總額包括承包人個人工資,但不包括上繳的承包費。
四、勞務報酬所得
注意以下問題:
(一)定額或定率扣除
(二)次的規定
(三)稅率20%,但有加成征收
【例13-4?計算題】歌星劉某一次取得表演收入40000元,扣除20%的費用后,應納稅所得額為32000元。請計算其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
[346130303]
『正確答案』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40000×(1-20%)×30%-2000=7600(元)
(四)代付稅款的問題。
【例13-5?計算題】高級工程師趙某為泰華公司進行一項工程設計,按照合同規定,公司應支付趙先生的勞務報酬48000元,與其報酬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由公司代付。不考慮其他稅收的情況下,計算公司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稅額。
『正確答案』
(1)代付個人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48000-2000)×(1-20%)] ÷76%=48421.05(元)
(2)應代付個人所得稅=48421.05×30%-2000=12526.32(元)
【例題?計算題】(2008年)居住在市區的中國居民李某,為一中外合資企業的職員,2007年取得以下所得:……(2)2月份,為某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取得報酬30 000元,與其報酬相關的個人所得稅由該企業承擔;計算企業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2)應納稅所得額=[(30000-2000)×(1-20%)]÷[1-30%×(1-20%)]=29473.68(元)
應代付的個人所得稅=29473.68×30%-2000=6842.10(元)
五、稿酬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1.定額或定率扣除;
2.次的規定;
3.稅率20%,但有稅額減征30%;
4.關于合作出書問題。應該先分錢,后扣費用,再繳稅。
【例題?單選題】(2008年)作家馬某2007年2月初在雜志上發表一篇小說,取得稿酬3800元,自2月15日起又將該小說在晚報上連載10天,每天稿酬450元。馬某當月需繳納個人所得稅( )。
A.420元 B.924元
C.929.6元 D.1320元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出版再連載視為兩次稿酬,
(3800-800)×20%×70%+450×10×(1-20%)×20%×70%=924(元)
【例題?計算題】(2008年)居住在市區的中國居民李某,為一中外合資企業的職員,7月份,與同事杰克(外籍)合作出版了一本中外文化差異的書籍,共獲得稿酬56 000元,李某與杰克事先約定按6:4比例分配稿酬。
『正確答案』
李某稿酬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6000×60%×(1-20%)×20%×(1-30%)=3763.2(元)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計算公式為:
(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800)×20%
(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的稅率=每次收入額×(1-20%)×20%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的稅率=每次收入額×20%
儲蓄存款利息適用稅率,2007年8月15日前為20%,2007年8月15日起為5%,2008年10月9日起暫免征。
【例題?計算題】(2008年)居住在市區的中國居民李某,為一中外合資企業的職員,2007年取得以下所得: 10月份,取得3年期國債利息收入3888元;10月30日取得于7月30日存入的三個月定期存款90000元的利息(銀行按年利率1.71%結息);計算利息所得應繳納的個稅。
(其他相關資料:銀行定期存款自存款當日計息、到期日不計息,全年按365天計算。)
『正確答案』累計天數=2+31+30+29=92(天)
利息所得的個人所得稅=90000×1.71%÷365×20%×16+90000×1.71%÷365×5%×76=29.52(元)
【例題?單選題】(2008年)王某持有某上市公司的股票10000股,該上市公司2007年度的利潤方案為每10股送3股,并于2008年6月份實施,該股票的面值為每股1元。上市公司應扣繳王某的個人所得稅( )。
A.300元 B.600元
C.1500元 D.3000元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對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自2005年6月13日起暫減按50%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依照現行稅法規定計征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10000÷10×3×1×20%×50%=300(元)
八、財產租賃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注意以下問題:
1.定額或定率扣除;
2.次的規定;
3.出租房產特殊扣除項目;
4.個人按市場價格出租居民住房,減按10%稅率征收。
重點掌握內容:
個人出租房產,在計算繳納所得稅時從收入中依次扣除以下費用:
(1)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印花稅)
(2)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
(3)由納稅人負擔的該出租財產實際開支的修繕費用(每次800元為限,一次扣不完的下次繼續扣除,直到扣完為止)
(4)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800元或20%)
①每次月收入不超過4000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準予扣除項目-修繕費用(800元為限)-800元
②每次月收入超過4000的
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月)收入額-準予扣除項目-修繕費用(800元為限)]×(1-20%)
【例題?計算題】某市丁某1~6月每月取得出租居民住房租金收入5000元(按市場價出租,當期未發生修繕費用)。計算丁某1~6月應繳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1)1~6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營業稅=5000×3%×6=900(元)
【提示】按市場價格出租的居民住房,營業稅減按3%征收。
(2)1~6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城市維護建設稅=900×7%=63(元)
(3)1~6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教育費附加=900×3%=27(元)
(4)1~6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房產稅=5000×4%×6=1200(元)
(5)1~6月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000-5000×3%×(1+7%+3%)-5000×4%〕×(1-20%)×10%×6=2224.8(元)
【例題?計算題】(2008年)居住在市區的中國居民李某,為一中外合資企業的職員,2007年4月1日~6月30日,前往B國參加培訓,出國期間將其國內自己的小汽車出租給他人使用,每月取得租金5000元。
要求:計算(1)李某出租小汽車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
(2)李某小汽車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答疑編號346130404]
『正確答案』
(1)出租小汽車應繳納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5000×5%×(1+7%+3%)×3=275×3=825(元)
(2)租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5000-275)×(1-20%)×20%×3=2268(元)
九、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一)一般情況下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的稅率=(收入總額-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
【例題?計算題】(2008年)居住在市區的中國居民李某,為一中外合資企業的職員, 11月份,以每份218元的價格轉讓2006年的企業債券500份,發生相關稅費870元,債券申購價每份200元,申購時共支付相關稅費350元;轉讓A股股票取得所得24 000元;計算李某應繳納的個稅。
[答疑編號346130405]
『正確答案』
有價證券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18-200)×500-870-350]×20%=1556(元)
【例題?計算題】(2009年)我國公民張先生為國內某企業高級技術人員,3月轉讓2006年購買的三居室精裝修房屋一套,售價230萬元,轉讓過程中支付的相關稅費l3.8萬元。該套房屋的購進價為l00萬元,購房過程中支付的相關稅費為3萬元。所有稅費支出均取得合法憑證。
要求:計算轉讓房屋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答疑編號346130406]
『正確答案』轉讓房屋所得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230-100-13.8-3)×20%=22.64(萬元)
(二)個人住房轉讓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了解房產原值的確定。
(三)個人銷售無償受贈不動產應納稅額的計算
個人將受贈不動產對外銷售征收個人所得稅的具體規定如下:
1.受贈人取得贈與人無償贈與的不動產后,再次轉讓該項不動產的,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
(1)按財產轉讓所得征。
(2)按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各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適用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不能扣除原值)
(3)稅務機關不得核定征收。
2.在受贈和轉讓住房過程中繳納的稅金。按照相關規定處理。
十、偶然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的稅率=每次收入額×20%
【例13-10?計算題】陳某在參加商場的有獎銷售過程中,中獎所得共計價值20000元。陳某領獎時告知商場,從中獎收入中拿出4000元通過教育部門向某希望小學捐贈。按照規定,計算商場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后,陳某實際可得中獎金額。
『正確答案』(1)根據稅法有關規定,陳某的捐贈額可以全部從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為4000÷20000=20%,小于捐贈扣除比例30%)。
(2)應納稅所得額=偶然所得-捐贈額=20000-4000=16000(元)
(3)應納稅額(即商場代扣稅款)應納稅所和額×適用稅率=16000×20%=3200(元)
(4)陳某實際可得金額=20000-4000-3200=12800(元)
十一、其他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
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次收入額×20%
十二、應納稅額計算中的特殊問題
(一)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稅方法
(1)先將當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2)將雇員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按上述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計算征稅。
【例題?計算題】某中國公民2009年12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24000元,當月工資超過扣除標準,計算獎金收入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24000÷12=2000,找稅率為10%、25,應納稅額=24000×10%-25=2375(元)
(3)如果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的,適用公式為:
應納稅額=(雇員當月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5)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將、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題?計算題】中國公民王某為某文藝團體演員,2009年6月收入情況如下:
(1)每月取得工薪收入6000元,第二季度的獎金4000元;
『正確答案』
工薪收入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6000+4000-2000)×20%-375=1225(元)
注釋: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取得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計征個人所得稅問題
【例題?計算題】張某為中國公民,在某單位任職,月工資超過費用扣除標準,2009年1月取得2008年不含稅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22800元。請計算單位為張某代付的個人所得稅?
『正確答案』
(1)由于1月的工資超過扣除費用標準,可直接用不含稅獎金除以12的商來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每月的不含稅獎金=22800÷12=1900(元),查找教材492頁表13-4中的不含稅稅率級次,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5%和125元。
(2)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22800-125)÷(1-15%)=26676.47(元)
(3)含稅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的商來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每月的含稅獎金=26676.47÷12=2223.04(元),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分別為15%和125元。
(4)單位為張某代付的個人所得稅=26676.47×15%-125=3876.47(元)
(三)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一次取得數月獎金或年終加薪、勞動分紅的計算征稅問題:
可單獨作為1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不再減除費用,全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直接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款
(四)特定行業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的計稅問題:
采掘業、遠洋運輸業、遠洋捕撈這三個特定行業的職工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可按月預繳,年度終了后30日內,合計其全年工資、薪金所得,再按12個月平均并計算實際應納的稅款,多退少補。
(五)個人取得公務交通、通訊補貼收入的扣除標準:
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
(六)關于失業保險費(金)征稅問題
按照規定的比例,實際繳付的失業保險費,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領取的失業保險金,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
(七)關于支付各種免稅之外的保險金的征稅方法
企業為員工支付各項免稅之外的保險金,應在企業向保險公司繳付時(即該保險落到被保險人的保險賬戶)并入員工當期的工資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稅款由企業負責代扣代繳。
(八)企業改組改制過程中個人取得量化資產征稅問題
1.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量化資產作為分紅依據,不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2.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擁有所有權的企業量化資產,暫緩征收個人所得稅。
3.待個人將股份轉讓時,就其轉讓收入額,減除個人取得該股份時實際支付的費用支出和合理轉讓費用后的余額,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4.對職工個人以股份形式取得的企業量化資產參與企業分配而獲得的股息、紅利,應按“利息、股息、紅利”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九)在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外國駐華機構工作的中方人員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征稅問題
1.凡是由雇傭單位和派遣單位分別支付的,只由雇傭單位一方在支付工資、薪金時,按稅法規定減除費用,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派遣單位支付的工資、薪金不再減除費用,以支付金額直接確定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2.對可以提供有效合同或有關憑證,能夠證明中方工作人員工資、薪金所得的一部分按照有關規定上繳派遣(介紹)單位的,可扣除其實際上繳的部分,按其余額計征個人所得稅。
【例題?計算題】王某為以外商投資企業雇傭的中方人員,假定2008年5月,該外商投資企業支付給王某的薪金為7200元,同月,王某還受到其所在的派遣單位發給的工資1900元。請問:該外商投資企業、派遣單位應如何扣繳個人所得稅?王某實際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為多少?
『正確答案』
(1)外商投資企業應為王某扣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扣繳稅額=(每月收入額-20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7200-2000)×20%-375=665(元)
(2)派遣單位應為王某扣繳的個人所得稅為:
扣繳稅額=每月收入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1900×10%-25=165(元)
(3)王某實際應交的個人所得稅為:
應納稅額=(每月收入額-20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7200+1900-2000)×20%-375=1045(元)
因此,在王某到某稅務機關申報時,還應補繳215元(1045-665-165)
(十)在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征稅問題
這類納稅人可能是居民納稅人,也可能是非居民納稅人,這要取決于在中國的居住時間,對其工資薪金征稅時首先要加以區分。
關于工資、薪金所得來源地的確定:
個人實際在中國境內工作期間取得的工資薪金,不論是由中國境內還是境外企業或個人雇主支付,均屬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個人實際在中國境外工作期間取得的工資薪金,不論是由中國境內還是境外企業或個人雇主支付,均屬于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
1.對中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規定可歸納為下表:
居住時間 | 納稅人性質 | 境內所得 | 境外所得 | ||
境內支付 | 境外支付 | 境內支付 | 境外支付 | ||
90日(或183日)以內 | 非居民 | √ | 免稅 | × | × |
90日(或183日)~1年 | 非居民 | √ | √ | × | × |
1~5年 | 居民 | √ | √ | √ | 免稅 |
5年以上 | 居民 | √ | √ | √ | √ |
(注:√代表征稅,×代表不征稅)
2.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人員,應納稅額計算方法:
(十一)兩個以上的納稅人共同取得同一項所得的計稅問題――先分、后扣,對每個人分得的收入分別減除費用,并計算各自應納的稅款。
(十二)個人取得退職費收入征免稅問題
(十三)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的征稅方法
1.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2.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平均計算。方法為:以超過3倍數額部分的一次性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已納稅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3.個人領取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可以在計征其一次性補償收入的個人所得稅時予以扣除。
(十四)個人因購買和處置債權取得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
(1)個人通過招標、競拍或其他方式購置債權以后,通過相關司法或行政程序主張債權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照 “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2)個人通過上述方式取得“打包”債權,只處置部分債權的,其應納稅所得按以下方式確定:
①以每次處置部分債權的所得,作為一次財產轉讓所得征稅。
②其應稅收入按照個人取得的貨幣資產和非貨幣資產的評估價值或市場價值的合計數確定。
③所處置債權成本費用(即財產原值),按下列公式計算:
當次處置債權成本費用=個人購置“打包”債權實際支出×當次處置債權賬面價值(或拍賣機構公布價值)÷“打包”債權賬面價值(或拍賣機構公布價值)
個人購買和處置債權過程中發生的拍賣招標手續費、訴訟費、審計評估費以及繳納的稅金等合理稅費,在計算個人所得稅時允許扣除。
【例題?計算題】王某支付150萬元從甲企業購入打包債權,其中:A企業的50萬,B企業的80萬,C企業的120萬,賬面價值共計250萬。王某與A企業達成協議,收回A債務人的36萬,其他豁免。計算王某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346130601]
【答案】王某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36-150×50÷250-費用)×20%
(十五)辦理補充養老保險退保和提供擔保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方法
(1)單位為職工個人購買商業性補充養老保險等,在辦理投保手續時應作為個人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所得”項目,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因各種原因退保,個人未取得實際收入的,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應予以退回。
(2)關于個人提供擔保取得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其他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十六)個人兼職和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收入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
(1)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2)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標準后,按“工資、薪金所得”應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十七)企業利用資金為股東個人購買汽車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
(1)企業購買車輛并將車輛所有權辦到股東個人名下,其實質為企業對股東進行了紅利性質的實物分配,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但允許合理減除部分所得。
(2)企業為個人股東購買的車輛,不屬于企業的資產,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折舊。
(十八)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稅辦法
1.員工接受股票期權時:一般不作為應稅所得征稅(另有規定除外)。
員工在行權日之前,股票期權一般不得轉讓;因特殊情況轉讓,以股票期權的轉讓凈收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2.員工行權時:從企業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施權價)低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指該股票當日的收盤價,下同)的差額,應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員工將行權之后:股票再轉讓獲得的高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的差額,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征免個人所得稅。
【特別提示】個人將行權后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轉讓而取得的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稅法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依法繳納稅款。
4.員工因擁有股權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規定月份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規定月份數
【例題?單選題】孫先生所在的A公司2009年實行雇員股票期權計劃。2009年4月18日,A公司授予孫先生股票期權60000股,授予價2元/股;該期權無公開市場價格,并約定2009年11月18日起可以行權,行權前不得轉讓。2009年11月18日孫先生以授予價購買股票60000股,當日該股票的公開市場價格5元/股。計算孫先生股票期權行權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元。
A.0 B.28000
C.35000 D.35375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孫先生股票期權行權所得應繳納個人所得稅=〔60000×(5-2)÷7月×25%-1375〕×7=35375(元)。
5.員工接受該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按以下規定進行稅務處理
(1)員工取得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作為員工授權日所在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員工以折價購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權的,可以授權日股票期權的市場價格扣除折價購入股票期權時實際支付的價款后的余額,作為授權日所在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
(2)員工取得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后,轉讓該股票期權所取得的所得,屬于財產轉讓所得納稅。
(3)員工取得上述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后,實際行權時,不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6.員工以在一個公歷月份中取得的股票期權形式工資薪金所得為一次。
7.員工多次取得或者一次取得多項來源于中國境內的股票期權形式工資薪金所得,而且各次或各項股票期權形式工資薪金所得的境內工作期間月份數不相同的,以境內工作期間月份數的加權平均數為月份數,但最長不超過12個月。
8.公司雇員以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權形式取得的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了解):
按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征稅辦法,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9.新增: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按工資薪金所的征稅辦法,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
(十九)企業高管人員行使股票認購權所得征稅辦法
1.企業有股票認購權的高級管理人員,在行使股票認購權時的實際購買價(行權價)低于購買日(行權日)公平市場價之間的數額,按“工資、薪金所得”所得繳納所得稅;
2.個人在股票認購權行使前,將其股票認購權轉讓所取得的所得,按“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3.對個人在行使股票認購權后,將已認購的股票 (不包括境內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所取得的所得,應 “財產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十)個人財產對外轉移提交稅收證明或者完稅憑證
2.申請人要轉讓的財產總價值在人民幣15萬元以下的,不需要向稅務機關申請稅收證明。
(二十一)收回轉讓的股權征稅辦法
個人股權轉讓收入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轉讓行為結束后,當事人雙方簽訂并執行解除原股權轉讓合同、退回股權的協議,是另一次股權轉讓行為,對前次轉讓行為征收的個人所得稅款不予退回
(二十二)企業向個人支付不正當競爭款項征收個人所得稅――偶然所得
(二十三)個人取得拍賣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
1.作者將自己的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復印件拍賣取得的所得,按照“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轉讓收入額-800元或20%)×20%
2.個人拍賣除文字作品原稿及復印件外的其他財產,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轉讓收入額-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20%
財產原值,是指售出方個人取得該拍賣品的價格(以合法有效憑證為準)。具體為:通過商店、畫廊等途徑購買的,為購買該拍賣品時實際支付的價款;通過拍賣行拍得的,為拍得該拍賣品實際支付的價款及交納的相關稅費;通過祖傳收藏的,為其收藏該拍賣品而發生的費用;通過贈送取得的,為其受贈該拍賣品時發生的相關稅費;通過其他形式取得的,參照以上原則確定財產原值。
3.納稅人如不能提供合法、完整、準確的財產原值憑證,不能正確計算財產原值的,按轉讓收入額的3%征收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拍賣品為經文物部門認定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按轉讓收入額的2%征收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二十四)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不超過800元(含800元)的,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取得單張有獎發票獎金所得超過800元的,應全額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偶然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二十五)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1.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
2.限售股的計稅方法
個人轉讓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轉讓收入,減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
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二十六)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
1.企業年金的個人繳費部分,不得在個人當月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扣除。
2.企業年金的企業繳費計入個人賬戶的部分:
(1)對企業按月繳納企業繳費的視為個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不與正常工資、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費用,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算當期應納個人所得稅款,并由企業在繳費時代扣代繳。
應納稅額=年金的企業繳費×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2)對企業按季度、半年或年度繳納企業繳費的,在計稅時不得還原至所屬月份,均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不扣除任何費用,按照適用稅率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網站地圖
專業知識水平考試:
考試內容以管理會計師(中級)教材:
《風險管理》、
《績效管理》、
《決策分析》、
《責任會計》為主,此外還包括:
管理會計職業道德、
《中國總會計師(CFO)能力框架》和
《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試:
包括簡答題、考試案例指導及問答和管理會計案例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