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改革宏偉畫卷-內部治理與做大做強
遍及全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合并浪潮,實際上是中國注冊師會計行業的涅?重生。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在尊重市場力量的同時,正通過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使中國注冊會計師邁向國際市場的步子更大、更快
中國注冊會計師邁入圖強征程
2006年9月15日,北京天華和中興新世紀,合并成立北京中新天華會計師事務所;
9月26日,華證、廈門天健華天和北京中洲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成立天健中洲華證(北京)會計師事務所;
10月8日,信永中和與中興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
10月28日,上海錦江小禮堂,上海立信長江、北京中天華正、廣東羊城宣布合并,成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圖強的呼聲日漸高漲,合并的浪潮風起云涌……
史上最大的合并浪潮
2006年9月15日,北京天華和中興新世紀,合并成立北京中新天華會計師事務所;
9月26日,華證、廈門天健華天和北京中洲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成立天健中洲華證(北京)會計師事務所;
10月8日,信永中和與中興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
10月28日,上海錦江小禮堂,上海立信長江、北京中天華正、廣東羊城宣布合并,成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合并浪潮也在不斷興起,從經濟前沿的深圳到地處西南的四川,從齊魯大地到蒙古高原,合并的版圖從華北延伸到華東,再擴展至華南,整個中華大地都在構筑著圖強的夢想。
本輪合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內各大新聞媒體更是搶先報道。“新一輪事務所合并號角吹響”等,占據了各大財經傳媒的頭條。業內人士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次合并是中國注冊師會計行業的重整,合并少見被動,也少見頭腦發熱。置身于合并大潮之中的專業人士更有切身體會,稱合并之后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做以前沒有能力承接的大業務了;只有合并才能與國際四大縮小差距;合并不僅使我們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合并才能使我們做大做強,實現全球化戰略;只有合并才能創建具有民族品牌的會計師事務所,才能實現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圖強的夢想。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合并發展的意義是深遠的,盡管其影響及其作用的發揮仍須時間的考驗,但合并本身折射出的效應是值得肯定的。
服務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引起了我國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本輪會計師事務所合并也是行業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和倡導的結果。2006年3月8日,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北京會見澳洲會計師公會北京委員會代表時指出,外國注冊會計師進入中國市場首先是市場行為,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政策制定部門可以“無所作為”,我們完全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和政策優勢,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走向國際市場提供指導和支持。他還強調,在尊重市場力量的同時,通過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使中國注冊會計師走向國際市場的步子邁得更大些,走得更快點。
2006年5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注冊會計師論壇上,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權威人士及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高層悉數到場,共同探討行業的發展,做大做強注冊會計師行業成為論壇的主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迅速崛起、出現了一些國際級大企業。為了與快速發展的大規模企業相適應,實現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已成為行業的必然選擇。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論壇上指出,目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總體規模偏小,滯后于經濟發展以及國內大型、特大型企業審計服務的需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劉仲藜透露,中注協正在研究起草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決策層所釋放出來的這一系列信號表明,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將出現重大變革。
2006年7月31日,中注協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就《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內部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與會人員對《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意義、目標、措施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全面規劃行業做大做強
2006年9月28日,中注協正式發布了《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作出了全面的規劃與部署。至此,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圖強工程全面啟動。
《意見》對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是:以“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行業自身的創業精神和進取精神,不斷實現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在形成事務所規模和地域合理布局、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的同時,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0家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服務的事務所,在此基礎上,發展培育10家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
《意見》指出,要通過內涵發展與外延擴展并舉,積極推動事務所結構調整,不斷探索規模化發展的方式和途徑。探索和總結事務所規模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倡導事務所之間、事務所與其他專業服務機構之間、事務所與境外專業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和合并。事務所做大做強,要以專業服務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和專業競爭能力的提高為目標,不單純追求規模擴大。要在實現機構規模擴大的同時,十分重視文化理念的重塑或認同。通過內部管理制度的整合,以統一品牌、統一執業網絡管理、統一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統一人力資源管理和培訓、統一財務制度與分配、統一信息技術平臺為支持,實現提高專業服務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和專業競爭能力的目的。
《意見》提出,大力倡導和建設事務所合伙文化,不斷提升事務所內部治理水平、質量控制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在推動事務所規模化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事務所做大與做強的辨證關系,高度重視事務所合伙文化建設,倡導和樹立合作精神、全局視野、責任意識、包容胸懷和平等心態。只有牢固樹立合伙意識,不斷提升合伙文化,才能產生相乘的效果,打造出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
行業引導下的內部治理戰略
積極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建立科學的內部治理機制,是中注協的另一戰略工程。就在中國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成立的同時,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也同時宣告成立,首次將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建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成立大會暨首次全體會議上,擔任主任委員的王軍指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漸強的逐步成長壯大的過程。行業規模大了,事務所的家業大了,內部治理問題越發顯得突出和重要了,更需要我們指導、規范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為此,財政部決定由中注協發起成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以指導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強化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控制。他同時表示,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道遠。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制定出一套能夠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嚴格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的規范體系,指導建立“權益清晰、決策科學、管理嚴格、和諧發展”的事務所內部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推動樹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務所治理理念;促進形成“講誠信、重協商、謀合作、共發展”的事務所現代合伙文化。
為了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中注協于2006年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評價辦法》明確規定,將定期發布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信息作為一項制度安排。《評價辦法》最大的特點是引入多項反映會計師事務所做強的指標,如繼續教育培訓率、行業領軍人才人數、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受處罰和懲戒的情況等。《評價辦法》不僅有助于社會公眾和行業服務對象認識和判斷事務所的綜合實力,提供全面而有價值的信息,而且也有助于引導和促進事務所強化規模與質量并重發展的理念,從而達到全面地提升執業質量和專業服務的目標。
兩手抓,兩手硬
為了實現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目標,中注協注重凈化執業市場,加強監管工作。2006年6-10月,中注協組織各地方協會對1248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執業質量檢查,占年初全國事務所總數的24%。本著“嚴格檢查、嚴格處罰”的精神,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執業質量問題,各地方協會共對111家會計師事務所和124名注冊會計師給予行業內通報批評,對34家會計師事務所和60名注冊會計師給予公開譴責,并將存在重大執業質量問題、嚴重違反職業道德、不符合設立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移交有關部門予以撤銷或進一步延伸調查。在近三年來,中注協共組織對全國3000多家事務所的執業質量進行了嚴格檢查,堅決懲處違規行為,對于促進事務所加強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提高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人們欣喜的看到,中國注冊會計師在邁向圖強的征程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第一步。2006年末中注協公布了2006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信息,其數據顯示:2005年全年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已達10家,而2004年只有1家;2005年收入過億元的10家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增長率比上年度提高了9個百分點,增長的幅度達29.03%。(程瑞川)
足跡
●2006年5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與《中國財經報》聯合啟動開展“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做大做強”征文活動;中注協同時在協會網站開辟“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專欄;編輯出版《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文選。
●2006年5月29日,第三屆注冊會計師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主題為“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規模化發展”,業內外人士共400余人參加。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發言中表示,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走做大做強之路。
●2006年6月8日,中注協在京召開“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及綜合評價體系座談會”,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和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工作方案,進行討論和征求意見。
●2006年7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成立,中注協會長劉仲藜任顧問,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任主任委員,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任副主任委員,委員由29人組成。
●2006年9月13日,中注協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旨在鼓勵注冊會計師進一步提升專業水平。
●2006年9月28日,中注協發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做出全面規劃。
●2006年11月3日,中注協發布《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決定從業務收入水平、繼續教育情況、注冊會計師隊伍狀況、處罰和懲戒情況等方面綜合評價會計師事務所。
●2006年12月1日,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申報,中注協依據《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綜合評價并發布“2006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與以往排名不同的是,這是中注協首次就事務所的整體素質對外發布排名信息。
●2006年12月24日,中注協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執業違規行為懲戒辦法》,《懲戒辦法》的發布向社會公眾展示了行業自我監管不護短、切實維護公眾利益的誠意和決心。
●2007年1月4日,為適應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全面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對行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推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和國際化發展,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加強內部治理機制建設,中注協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征求意見稿)》。
●2006年1月12日,中注協第四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柴慧)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張克認為,改變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分散狀態,組建一定數量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是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用內部治理打造自身品牌
作為一名資深的會計人,張克認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但事務所內部治理現狀不容樂觀。在事務所數量、從業人員、事務所規模都在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事務所內部治理亟需強化。
“事實上,打造事務所品牌的過程就是對事務所成功管理的過程。良好的管理是所有事業成功的關鍵。良好的管理能夠造就出色的注冊會計師隊伍,能夠造就出名牌的會計師事務所。”張克強調。
“內部治理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我們尚需不斷努力,以期在推動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進程中力爭有所貢獻。”張克對未來滿懷希冀。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任瓏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促進專業性、商務性服務業的發展
強強聯合才能走向國際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任瓏表示,注冊會計師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專業化中介組織,“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鼓勵其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并規范包括會計服務在內的經濟鑒證類服務業的發展。
任瓏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促進專業性、商務性服務業的發展,支持服務企業同時取得多種資質,開展多項服務,鼓勵發展內引外聯的外向型服務機構,加快與國際慣例、國際市場接軌。與此同時,還將針對專業性、商務性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重點從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執業資格、市場準入制度和從業人員資格、建立健全誠信懲戒制度等方面,規范包括會計服務在內的經濟鑒證類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市場有序競爭以及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俊海認為,完善事務所治理就是在注冊會計師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他特別提醒道――
細節能夠決定行業成敗
“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落實做大做強戰略,實際上是在注師行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俊海認為,事務所治理的價值,既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事務所命脈之所系。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名言同樣適用于注師行業。”劉俊海解釋說,細節管理是一種法律管理,也是一種風險管理。
“法制是基礎,和諧是關鍵。我們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規范有序。”劉俊海指出,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治理包括三重含義:清晰的理念;完善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商業實踐。
浙江東方中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胡建軍認為,分散的中小規模的事務所借助各種不同的規模化發展手段,歷經多次合并、聯合,才能逐步壯大
聯合是做大的必由之路
“國際各大會計公司都不是單憑本身的自然增長而成功的,而是借助各種不同的規模化發展手段,分散的中小規模的事務所,歷經多次合并、聯合,最終逐步壯大成為知名的品牌。”浙江東方中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胡建軍說。
規模化發展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收益與風險并存的戰略,總體來看,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務所在謀求發展時應關注到這種發展趨勢并理性地加以運用,同時,在實施規模化發展戰略時,需有力地推動各項整合工作的開展,有意識地避免和降低規模化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各類風險,使規模化的協同作用得以發揮,促進事務所的發展。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
以“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行業自身的創業精神和進取精神,不斷實現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在形成事務所規模和地域合理布局、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的同時,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0家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服務的事務所,在此基礎上,發展培育10家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
事務所內部治理的指導思想
中注協在發布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事務所內部治理的五項指導思想:
第一,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宗旨,建立風險管理嚴格、質量控制有效、公開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
第二,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形成以章程(合伙協議)為核心的完善的內部決策和管理制度體系,以及尊重制度、執行制度的管理氛圍。
第三,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人合”為基礎,尊重注冊會計師的智力勞動和專業價值,充分發揮專業和知識在事務所內部決策和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增進內部和諧為重點,合理規范和有效協調事務所股東(合伙人)之間、股東(合伙人)與注冊會計師之間以及其他各相關方面的關系,充分發揮事務所各層次治理機構的職能作用,保障事務所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第五,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合伙文化為導向,積極樹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務所治理理念,推動形成誠信、合作、平等、協商的事務所合伙文化。(中國財經報 柴慧 程瑞川 2007-1-26)
中國注冊會計師邁入圖強征程
2006年9月15日,北京天華和中興新世紀,合并成立北京中新天華會計師事務所;
9月26日,華證、廈門天健華天和北京中洲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成立天健中洲華證(北京)會計師事務所;
10月8日,信永中和與中興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
10月28日,上海錦江小禮堂,上海立信長江、北京中天華正、廣東羊城宣布合并,成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圖強的呼聲日漸高漲,合并的浪潮風起云涌……
史上最大的合并浪潮
2006年9月15日,北京天華和中興新世紀,合并成立北京中新天華會計師事務所;
9月26日,華證、廈門天健華天和北京中洲光華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成立天健中洲華證(北京)會計師事務所;
10月8日,信永中和與中興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
10月28日,上海錦江小禮堂,上海立信長江、北京中天華正、廣東羊城宣布合并,成立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管理有限公司。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合并浪潮也在不斷興起,從經濟前沿的深圳到地處西南的四川,從齊魯大地到蒙古高原,合并的版圖從華北延伸到華東,再擴展至華南,整個中華大地都在構筑著圖強的夢想。
本輪合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內各大新聞媒體更是搶先報道。“新一輪事務所合并號角吹響”等,占據了各大財經傳媒的頭條。業內人士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此次合并是中國注冊師會計行業的重整,合并少見被動,也少見頭腦發熱。置身于合并大潮之中的專業人士更有切身體會,稱合并之后的最大好處是可以做以前沒有能力承接的大業務了;只有合并才能與國際四大縮小差距;合并不僅使我們走向全國,甚至走出國門;合并才能使我們做大做強,實現全球化戰略;只有合并才能創建具有民族品牌的會計師事務所,才能實現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圖強的夢想。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合并發展的意義是深遠的,盡管其影響及其作用的發揮仍須時間的考驗,但合并本身折射出的效應是值得肯定的。
服務市場經濟的必然選擇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引起了我國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關注,本輪會計師事務所合并也是行業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和倡導的結果。2006年3月8日,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北京會見澳洲會計師公會北京委員會代表時指出,外國注冊會計師進入中國市場首先是市場行為,但不能因此就認為政策制定部門可以“無所作為”,我們完全可以發揮后發優勢和政策優勢,為中國注冊會計師走向國際市場提供指導和支持。他還強調,在尊重市場力量的同時,通過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使中國注冊會計師走向國際市場的步子邁得更大些,走得更快點。
2006年5月29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注冊會計師論壇上,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權威人士及各大會計師事務所高層悉數到場,共同探討行業的發展,做大做強注冊會計師行業成為論壇的主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企業迅速崛起、出現了一些國際級大企業。為了與快速發展的大規模企業相適應,實現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已成為行業的必然選擇。
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論壇上指出,目前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總體規模偏小,滯后于經濟發展以及國內大型、特大型企業審計服務的需求。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長劉仲藜透露,中注協正在研究起草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決策層所釋放出來的這一系列信號表明,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將出現重大變革。
2006年7月31日,中注協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就《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內部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與會人員對《意見》征求意見稿的意義、目標、措施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全面規劃行業做大做強
2006年9月28日,中注協正式發布了《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作出了全面的規劃與部署。至此,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圖強工程全面啟動。
《意見》對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是:以“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行業自身的創業精神和進取精神,不斷實現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在形成事務所規模和地域合理布局、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的同時,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0家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服務的事務所,在此基礎上,發展培育10家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
《意見》指出,要通過內涵發展與外延擴展并舉,積極推動事務所結構調整,不斷探索規模化發展的方式和途徑。探索和總結事務所規模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倡導事務所之間、事務所與其他專業服務機構之間、事務所與境外專業服務機構之間的合作和合并。事務所做大做強,要以專業服務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和專業競爭能力的提高為目標,不單純追求規模擴大。要在實現機構規模擴大的同時,十分重視文化理念的重塑或認同。通過內部管理制度的整合,以統一品牌、統一執業網絡管理、統一質量控制和風險管理、統一人力資源管理和培訓、統一財務制度與分配、統一信息技術平臺為支持,實現提高專業服務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和專業競爭能力的目的。
《意見》提出,大力倡導和建設事務所合伙文化,不斷提升事務所內部治理水平、質量控制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在推動事務所規模化發展過程中,要處理好事務所做大與做強的辨證關系,高度重視事務所合伙文化建設,倡導和樹立合作精神、全局視野、責任意識、包容胸懷和平等心態。只有牢固樹立合伙意識,不斷提升合伙文化,才能產生相乘的效果,打造出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
行業引導下的內部治理戰略
積極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建立科學的內部治理機制,是中注協的另一戰略工程。就在中國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成立的同時,中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也同時宣告成立,首次將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建設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成立大會暨首次全體會議上,擔任主任委員的王軍指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走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漸強的逐步成長壯大的過程。行業規模大了,事務所的家業大了,內部治理問題越發顯得突出和重要了,更需要我們指導、規范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為此,財政部決定由中注協發起成立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以指導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強化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控制。他同時表示,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任重道遠。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幾年時間的努力,制定出一套能夠規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嚴格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的規范體系,指導建立“權益清晰、決策科學、管理嚴格、和諧發展”的事務所內部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推動樹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務所治理理念;促進形成“講誠信、重協商、謀合作、共發展”的事務所現代合伙文化。
為了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中注協于2006年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評價辦法》明確規定,將定期發布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信息作為一項制度安排。《評價辦法》最大的特點是引入多項反映會計師事務所做強的指標,如繼續教育培訓率、行業領軍人才人數、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受處罰和懲戒的情況等。《評價辦法》不僅有助于社會公眾和行業服務對象認識和判斷事務所的綜合實力,提供全面而有價值的信息,而且也有助于引導和促進事務所強化規模與質量并重發展的理念,從而達到全面地提升執業質量和專業服務的目標。
兩手抓,兩手硬
為了實現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目標,中注協注重凈化執業市場,加強監管工作。2006年6-10月,中注協組織各地方協會對1248家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執業質量檢查,占年初全國事務所總數的24%。本著“嚴格檢查、嚴格處罰”的精神,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執業質量問題,各地方協會共對111家會計師事務所和124名注冊會計師給予行業內通報批評,對34家會計師事務所和60名注冊會計師給予公開譴責,并將存在重大執業質量問題、嚴重違反職業道德、不符合設立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移交有關部門予以撤銷或進一步延伸調查。在近三年來,中注協共組織對全國3000多家事務所的執業質量進行了嚴格檢查,堅決懲處違規行為,對于促進事務所加強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提高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人們欣喜的看到,中國注冊會計師在邁向圖強的征程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第一步。2006年末中注協公布了2006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信息,其數據顯示:2005年全年業務收入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本土會計師事務所已達10家,而2004年只有1家;2005年收入過億元的10家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收入增長率比上年度提高了9個百分點,增長的幅度達29.03%。(程瑞川)
足跡
●2006年5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與《中國財經報》聯合啟動開展“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做大做強”征文活動;中注協同時在協會網站開辟“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專欄;編輯出版《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文選。
●2006年5月29日,第三屆注冊會計師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主題為“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與規模化發展”,業內外人士共400余人參加。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在發言中表示,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必須走做大做強之路。
●2006年6月8日,中注協在京召開“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及綜合評價體系座談會”,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和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工作方案,進行討論和征求意見。
●2006年7月,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成立,中注協會長劉仲藜任顧問,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任主任委員,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任副主任委員,委員由29人組成。
●2006年9月13日,中注協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制度》,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旨在鼓勵注冊會計師進一步提升專業水平。
●2006年9月28日,中注協發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對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做出全面規劃。
●2006年11月3日,中注協發布《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決定從業務收入水平、繼續教育情況、注冊會計師隊伍狀況、處罰和懲戒情況等方面綜合評價會計師事務所。
●2006年12月1日,根據會計師事務所的申報,中注協依據《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辦法(試行)》,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綜合評價并發布“2006年度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與以往排名不同的是,這是中注協首次就事務所的整體素質對外發布排名信息。
●2006年12月24日,中注協發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會員執業違規行為懲戒辦法》,《懲戒辦法》的發布向社會公眾展示了行業自我監管不護短、切實維護公眾利益的誠意和決心。
●2007年1月4日,為適應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全面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對行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推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和國際化發展,引導會計師事務所加強內部治理機制建設,中注協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征求意見稿)》。
●2006年1月12日,中注協第四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柴慧)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副會長、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張克認為,改變注冊會計師行業的分散狀態,組建一定數量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是我國注冊會計師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用內部治理打造自身品牌
作為一名資深的會計人,張克認為,注冊會計師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但事務所內部治理現狀不容樂觀。在事務所數量、從業人員、事務所規模都在大幅增長的情況下,事務所內部治理亟需強化。
“事實上,打造事務所品牌的過程就是對事務所成功管理的過程。良好的管理是所有事業成功的關鍵。良好的管理能夠造就出色的注冊會計師隊伍,能夠造就出名牌的會計師事務所。”張克強調。
“內部治理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我們尚需不斷努力,以期在推動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進程中力爭有所貢獻。”張克對未來滿懷希冀。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任瓏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促進專業性、商務性服務業的發展
強強聯合才能走向國際
國家發改委法規司司長任瓏表示,注冊會計師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專業化中介組織,“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鼓勵其強強聯合、兼并重組,并規范包括會計服務在內的經濟鑒證類服務業的發展。
任瓏表示,“十一五”期間國家將繼續促進專業性、商務性服務業的發展,支持服務企業同時取得多種資質,開展多項服務,鼓勵發展內引外聯的外向型服務機構,加快與國際慣例、國際市場接軌。與此同時,還將針對專業性、商務性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重點從完善法律法規、建立和完善行業標準、執業資格、市場準入制度和從業人員資格、建立健全誠信懲戒制度等方面,規范包括會計服務在內的經濟鑒證類服務業的發展,促進市場有序競爭以及服務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俊海認為,完善事務所治理就是在注冊會計師行業落實科學發展觀,他特別提醒道――
細節能夠決定行業成敗
“完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落實做大做強戰略,實際上是在注師行業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劉俊海認為,事務所治理的價值,既是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也是事務所命脈之所系。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名言同樣適用于注師行業。”劉俊海解釋說,細節管理是一種法律管理,也是一種風險管理。
“法制是基礎,和諧是關鍵。我們不僅要做大做強,更要規范有序。”劉俊海指出,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治理包括三重含義:清晰的理念;完善的制度安排;良好的商業實踐。
浙江東方中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胡建軍認為,分散的中小規模的事務所借助各種不同的規模化發展手段,歷經多次合并、聯合,才能逐步壯大
聯合是做大的必由之路
“國際各大會計公司都不是單憑本身的自然增長而成功的,而是借助各種不同的規模化發展手段,分散的中小規模的事務所,歷經多次合并、聯合,最終逐步壯大成為知名的品牌。”浙江東方中匯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胡建軍說。
規模化發展是一種富有挑戰性的、收益與風險并存的戰略,總體來看,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務所在謀求發展時應關注到這種發展趨勢并理性地加以運用,同時,在實施規模化發展戰略時,需有力地推動各項整合工作的開展,有意識地避免和降低規模化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各類風險,使規模化的協同作用得以發揮,促進事務所的發展。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總體目標
以“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為指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行業自身的創業精神和進取精神,不斷實現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在形成事務所規模和地域合理布局、整體素質全面提升的同時,用5至10年的時間,發展培育100家具有一定規模、能夠為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提供綜合服務的事務所,在此基礎上,發展培育10家能夠服務于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提供跨國經營綜合服務的國際化事務所。
事務所內部治理的指導思想
中注協在發布的《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了事務所內部治理的五項指導思想:
第一,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宗旨,建立風險管理嚴格、質量控制有效、公開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
第二,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形成以章程(合伙協議)為核心的完善的內部決策和管理制度體系,以及尊重制度、執行制度的管理氛圍。
第三,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人合”為基礎,尊重注冊會計師的智力勞動和專業價值,充分發揮專業和知識在事務所內部決策和管理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增進內部和諧為重點,合理規范和有效協調事務所股東(合伙人)之間、股東(合伙人)與注冊會計師之間以及其他各相關方面的關系,充分發揮事務所各層次治理機構的職能作用,保障事務所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
第五,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合伙文化為導向,積極樹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務所治理理念,推動形成誠信、合作、平等、協商的事務所合伙文化。(中國財經報 柴慧 程瑞川 2007-1-26)
(wlj)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