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彩“自肥”審計徹查 國家體彩中心原掌門人涉嫌濫用職權落馬
國家體彩中心掌門人易人前掌門人將被訴
經過半年多的等待,天津一家印刷企業的劉女士(化名)在3月初的一天,終于從檢察機關獲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原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張偉華涉嫌濫用職權一案偵查終結,將向法院提起公訴。
去年8月上旬的一天,北京天壇附近的一家單位宿舍大院內,突然開進了兩輛警車,隨后是警方奉命到兩個家庭進行長達3個小時的搜查。很快,細心的人們發現,過去經常由張偉華領頭的一個晚飯后的“散步隊伍”,從那以后基本消失了。知情者透露,在警方搜查之前,張偉華和他的一名同事被通知到單位開會,紀律檢查部門的工作人員當場宣布對其實施“雙規”。
張偉華“出事”了,開始只是小道消息。但不久人們在網上注意到這樣一個事業單位公告欄:“單位名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變更事項: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由:張偉華變更為:王衛東批準時間:2006-09-04”。
檢察機關透露的準確信息是,去年8月上旬張偉華因涉嫌濫用職權被“雙規”,同年8月25日被檢察機關正式批捕,同時被拘的還有同案的劉某。后來人們看到,劉某回家了。
2006年秋,王衛東悄然成為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新任主任,體彩中心主任一職空缺多年后終于有了結果。此事被一網站評為2006年中國彩票十大新聞之一。
記者經查詢得知,王衛東是中國奧委會控股的企業集團華體集團的總裁、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會場館和國家隊訓練設施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設施建設和標準辦公室主任。
緣起2005年“審計風暴”,他被審計長點名批評
張偉華案之所以引起社會多方的高度關注,不僅因為此案是繼幾年前轟動全國的西安寶馬體育彩票案和盡管不為外界所知但在業內同樣震動的“彩世塔”福利彩票案之后,腐敗之風首次牽涉到彩票管理的最高機構,更因為兩年前著名的審計風暴之后,人們一直在等待著說法,到底誰來承擔責任,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體育彩票案,過去一直集中發生在省市。除了西安寶馬體彩案外,最令人矚目的是福建體育彩票案,先后落馬的有倪志欽(世界跳高冠軍,福建體委原副主任,在發行體育彩票中受賄,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李聯友(福建體彩中心原主任)和荊福生(福建體委原主任,落馬前任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但2005年6月28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關于200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掀起了新一輪審計風暴。其中涉及國家體彩中心的問題首次曝光――
一是2003年至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決定,由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向所辦的兩家公司支付體育彩票發行費,用于彩票印制、發行,但支付的發行費超過實際需要,在扣除全部成本費用后,兩公司獲利高達5.58億元。
二是經體育總局批準,兩公司已支出1.3億元購買綜合樓擬部分用于出租,按投資額125%的比例向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各。▍^、市)體育局等投資單位分配2003年現金股利3750萬元;另提取個人獎酬金1.31億元。
三是在彩票印制過程中,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負責人弄虛作假,指定所辦公司將代理進口電腦彩票專用熱敏紙業務,委托給不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私營企業,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致使彩票發行費在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流失2341萬元。
據了解,審計報告中提到的兩公司是中體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體彩”)和北京中體彩印務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彩印”)。上述兩家公司分別于2002年年底、2003年年初相繼成立,均由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等幾個單位共同投資持股。
同年9月26日,國家審計署發布《國家體育總局2004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的公告,該公告披露:對委托無資質私企轉手高價購進熱敏紙,造成彩票資金流失的問題,已移交監察部進一步調查處理。目前,監察部正在落實有關人員的責任。
該公告后面附有:《國家體育總局關于落實2004年度預算執行審計決定情況的函》,其中與體彩中心問題有關的處理決定有:
1.公司購置綜合樓的處理問題,彩票中心結合體育彩票實際工作和將來的發展需要,同時考慮到中體彩公司是由彩票中心控股的、純粹國有資本的、專為體育彩票發行服務的專營性公司,綜合樓裝修的用途也完全是從體育彩票發行業務出發,且公司也已完成了產權登記、納稅等手續,變更產權在操作上非常復雜,也可能帶來新的損失。因此,建議綜合樓產權仍歸公司所有,由中心和公司共同使用。中心只承擔其使用部分發生的水電、物業管理等費用,不支付租金。
2.關于公司獎酬金問題,彩票中心已責成所屬兩公司在編制2005年預算時,剔除審計決定前實際發生部分,將未發放的獎酬金129049966.74元作為重大調整事項,調增兩公司2005年期初未分配利潤。兩公司認真吸取教訓,將進一步完善獎酬金發放制度,嚴格執行薪金制度的有關規定,按照有關規定和實際支出需求提取獎金。
在總結這幾年工作的基礎上,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調整委托中體彩公司的業務范圍和具體內容,調整一些業務的定價方式,并根據目前的現實情況和公司已形成資金結余的因素,大幅度降低了定價。
3.關于采購熱敏紙問題,已經終止了采購的對外委托業務。
從2005年下半年審計風暴之后到2006年上半年,上文提到的單位宿舍大院內一些細心的人發現,張偉華曾經一度在晚間的散步隊伍中消失身影,知情者通報是針對審計報告寫材料,很緊張,沒空閑逛。但很快,張偉華又一身輕松地回歸散步隊中,從其看上去穩健的腳步中人們判斷,“應該沒事了”。但沒想到,到了去年8月風云突變。
據知情人透露,此案因涉及金額巨大,體彩中心又是萬民關注的熱點部門,司法機關高度重視,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直接指導下,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牽頭,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通州區人民檢察院等抽調多名精干人員組成專案組對此案徹查。
“肥水不流外人田”
因為從去年9月開始多次接受北京市檢察官的調查,天津印刷企業的劉女士成為案件進展的知情者之一。她告訴記者,他們的企業從1994年國家批準體育彩票發行開始,就與國家體彩中心有業務往來,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負責多種玩法的體育彩票管理軟件的開發調試和彩票的印制工作,因此他們的企業是這次檢察機關外圍調查張偉華案件的重點單位之一。檢察機關調取了該企業多年的財務資料,并詳細查閱了企業多年來的銷售提成、公關交際費用、熱敏紙銷售等敏感問題的原始記錄。
檢察機關從天津這家企業獲得的一條線索是,多年來,彩票印制所用的都是日本產的兩個牌子的熱敏紙,可以由企業直接聯系日本廠商,從日本直接進口。但從1999年6月之后,這一簡單的紙張進口渠道突然變得復雜起來,一家金融設備公司突然找到了天津這家彩票定點印制企業,要求切斷與日本方面的直接聯系,改為從他們那里進紙。
劉女士告訴記者,一開始天津方面感到很詫異,很快他們了解到,這家與紙張業務根本不搭界的公司是體彩中心的關系戶,只能聽命。其結果是紙張的價格比原來的要平均高出15%,一年的總用紙價值都在數千萬元,如此一來,一年就要比過去多增成本好幾百萬元。紙張品質也有明顯差別,印出的彩票表面看起來差不多,但懂行的人知道,根本不是一回事。
劉女士沒想到的是,這種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的手段,在與該公司中止合作后,體彩中心仍在沿用。她注意到,2005年9月審計署發布的審計公告中說,彩票管理中心負責人在擔任原體育總局體育彩票協調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負責人及北京彩印公司董事長期間,與私企聯手造假,指定無資質私營企業轉手代理采購,高價購進電腦彩票熱敏紙,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造成國家彩票專項資金流失2341.26萬元。
據一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在體彩行業的“自肥”手段中,紙張進口的貓兒膩僅是其中一種。
起步于1994年的體育彩票,加之1987年始發的福利彩票,年銷售額從早年的1000余萬元逐年猛增,自2000年起進入狂飆突進的增長期,當年彩票銷售收入181億元,2001 年為288.87 億元,2002 年為 385.72億元,2003年是401.4億元,2004年則為380.57億元。
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均為事業單位編制,分別負責兩大類彩票的發行銷售工作,并從銷售收入中提取發行費用。
彩票發行費用,是指全部彩票銷售所得,刨除返回給彩民的獎金(50%)和上繳政府的公益金(35%)這兩大塊之后的那一塊。在2002年以前,彩票發行費占彩票銷售收入比例一度高達20%,2002年后調整為15%。
以此測算,中國兩大彩票發行機構的發行經費,自2000年至2004年分別為36.2億元、57.77億元、57.85億元、60.21億元和57.1億元。
《財經》雜志記者葉逗逗2005年7月在有關報道中指出,彩票發行費用已經成為發行單位的重要收入,出現“自肥”等現象。葉認為,15%的比例仍遠遠高于國際上彩票發行成本5%的平均比例。
但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說國外彩票發行費用僅5%,顯然有所遺漏。發行費用內包含彩票零售點的代銷費用,在國外一般也是5%,因此,總的發行費用應該說是10%比較準確。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亦莊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看到一座現代化的彩票印制廠,這就是北京彩印。在整個開發區幾十家印刷企業中,這是比較豪華的一家。
一業內資深人士介紹,2006年4月在北京碰到體彩中心的劉某時,從他那里獲悉彩票廠已經3年不開工。而體彩中心所辦兩家公司創立伊始就獲利驚人。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年檢報告顯示:2003年,北京彩印凈利潤8551.84萬元,中體彩凈利潤1.96億元;2004年,北京彩印凈利潤1.2億元,中體彩凈利潤7251.35萬元。他提出質疑:既然如此,北京彩印的巨額利潤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現在只能猜測:體彩中心給外廠的訂單是通過北京彩印用來料加工形式發出去的,這個利潤是用提高彩票印制價格產生的。
記者經查詢得知,該人士說彩票廠3年不開工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北京彩印北京生產基地工程于2004年7月27日開工,2005年9月竣工。準確地說,應該是3年沒有開業。
其實,審計署2005年9月發布的審計公告中就披露了上述兩家公司獲利驚人的秘密:2002年年底和2003年年初,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將按體育彩票年度銷售額3%集中收取的發行費,留下0.2%作為彩票管理中心基本費用,其余2.8%全部撥付給兩公司運作。2003年和2004年,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共付給兩公司彩票發行費9.69億元,扣除全部成本費用,兩公司獲利高達5.58億元,兩年股本收益率為2149%。上述做法,不符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規范彩票管理的通知》中“降低發行費用,增加彩票公益金”的精神和《財政部彩票發行與銷售機構財務管理辦法》關于“彩票公益金和發行經費繳入財政專戶,按照‘收支兩條線’原則進行管理,?顚S谩钡囊幎。
據該資深人士分析,除了每年高達幾十億元的巨額發行費這一蛋糕之外,彩票業還有幾個明顯的“肥區”。
――彩票熱銷之后,彩票零售點成為大家爭奪的掘金寶地,這個“肥區”歸各省市區彩票中心管轄。在公認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導思想下,很多零售點留給“自己人”經營。此外,零售點的代銷費在國外一般為5%,在我國發展彩票初期,為推廣銷售,零售代銷費有時高達10%,而且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自己人”經營。零售點一年下來的彩票代銷收益,有時能高達幾十萬元。
――彩票印制費。這個“肥區”在福利彩票是歸地方管轄,在體育彩票則歸體彩中心管轄。印制費中涉及印制商和紙張供應商,又是一塊可供爭奪的“肥肉”。有爭奪就有好處費和回扣等問題,就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中間商。這里面的黑幕,在審計報告中已經有所涉及。
――電腦軟件的開發、升級、支持費用,以及電腦硬件,特別是銷售終端機的采購等,也是一塊“肥肉”。這個“肥區”,福利彩票是歸地方管轄,體育彩票則歸體彩中心管轄。
――即開型彩票的一個“肥區”就是實物發獎。西安寶馬彩票案丑聞發生之后,實物發獎已經被禁止。
張偉華案是否涉及到這些肥區,外界尚不得而知。(中國青年報 黃勇 2007-4-3)
經過半年多的等待,天津一家印刷企業的劉女士(化名)在3月初的一天,終于從檢察機關獲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原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的副主任張偉華涉嫌濫用職權一案偵查終結,將向法院提起公訴。
去年8月上旬的一天,北京天壇附近的一家單位宿舍大院內,突然開進了兩輛警車,隨后是警方奉命到兩個家庭進行長達3個小時的搜查。很快,細心的人們發現,過去經常由張偉華領頭的一個晚飯后的“散步隊伍”,從那以后基本消失了。知情者透露,在警方搜查之前,張偉華和他的一名同事被通知到單位開會,紀律檢查部門的工作人員當場宣布對其實施“雙規”。
張偉華“出事”了,開始只是小道消息。但不久人們在網上注意到這樣一個事業單位公告欄:“單位名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變更事項: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由:張偉華變更為:王衛東批準時間:2006-09-04”。
檢察機關透露的準確信息是,去年8月上旬張偉華因涉嫌濫用職權被“雙規”,同年8月25日被檢察機關正式批捕,同時被拘的還有同案的劉某。后來人們看到,劉某回家了。
2006年秋,王衛東悄然成為體育彩票管理中心新任主任,體彩中心主任一職空缺多年后終于有了結果。此事被一網站評為2006年中國彩票十大新聞之一。
記者經查詢得知,王衛東是中國奧委會控股的企業集團華體集團的總裁、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會場館和國家隊訓練設施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設施建設和標準辦公室主任。
緣起2005年“審計風暴”,他被審計長點名批評
張偉華案之所以引起社會多方的高度關注,不僅因為此案是繼幾年前轟動全國的西安寶馬體育彩票案和盡管不為外界所知但在業內同樣震動的“彩世塔”福利彩票案之后,腐敗之風首次牽涉到彩票管理的最高機構,更因為兩年前著名的審計風暴之后,人們一直在等待著說法,到底誰來承擔責任,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體育彩票案,過去一直集中發生在省市。除了西安寶馬體彩案外,最令人矚目的是福建體育彩票案,先后落馬的有倪志欽(世界跳高冠軍,福建體委原副主任,在發行體育彩票中受賄,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李聯友(福建體彩中心原主任)和荊福生(福建體委原主任,落馬前任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但2005年6月28日,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了《關于200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掀起了新一輪審計風暴。其中涉及國家體彩中心的問題首次曝光――
一是2003年至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決定,由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向所辦的兩家公司支付體育彩票發行費,用于彩票印制、發行,但支付的發行費超過實際需要,在扣除全部成本費用后,兩公司獲利高達5.58億元。
二是經體育總局批準,兩公司已支出1.3億元購買綜合樓擬部分用于出租,按投資額125%的比例向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各。▍^、市)體育局等投資單位分配2003年現金股利3750萬元;另提取個人獎酬金1.31億元。
三是在彩票印制過程中,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負責人弄虛作假,指定所辦公司將代理進口電腦彩票專用熱敏紙業務,委托給不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私營企業,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致使彩票發行費在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流失2341萬元。
據了解,審計報告中提到的兩公司是中體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體彩”)和北京中體彩印務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彩印”)。上述兩家公司分別于2002年年底、2003年年初相繼成立,均由體育彩票管理中心等幾個單位共同投資持股。
同年9月26日,國家審計署發布《國家體育總局2004年度預算執行審計結果》的公告,該公告披露:對委托無資質私企轉手高價購進熱敏紙,造成彩票資金流失的問題,已移交監察部進一步調查處理。目前,監察部正在落實有關人員的責任。
該公告后面附有:《國家體育總局關于落實2004年度預算執行審計決定情況的函》,其中與體彩中心問題有關的處理決定有:
1.公司購置綜合樓的處理問題,彩票中心結合體育彩票實際工作和將來的發展需要,同時考慮到中體彩公司是由彩票中心控股的、純粹國有資本的、專為體育彩票發行服務的專營性公司,綜合樓裝修的用途也完全是從體育彩票發行業務出發,且公司也已完成了產權登記、納稅等手續,變更產權在操作上非常復雜,也可能帶來新的損失。因此,建議綜合樓產權仍歸公司所有,由中心和公司共同使用。中心只承擔其使用部分發生的水電、物業管理等費用,不支付租金。
2.關于公司獎酬金問題,彩票中心已責成所屬兩公司在編制2005年預算時,剔除審計決定前實際發生部分,將未發放的獎酬金129049966.74元作為重大調整事項,調增兩公司2005年期初未分配利潤。兩公司認真吸取教訓,將進一步完善獎酬金發放制度,嚴格執行薪金制度的有關規定,按照有關規定和實際支出需求提取獎金。
在總結這幾年工作的基礎上,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調整委托中體彩公司的業務范圍和具體內容,調整一些業務的定價方式,并根據目前的現實情況和公司已形成資金結余的因素,大幅度降低了定價。
3.關于采購熱敏紙問題,已經終止了采購的對外委托業務。
從2005年下半年審計風暴之后到2006年上半年,上文提到的單位宿舍大院內一些細心的人發現,張偉華曾經一度在晚間的散步隊伍中消失身影,知情者通報是針對審計報告寫材料,很緊張,沒空閑逛。但很快,張偉華又一身輕松地回歸散步隊中,從其看上去穩健的腳步中人們判斷,“應該沒事了”。但沒想到,到了去年8月風云突變。
據知情人透露,此案因涉及金額巨大,體彩中心又是萬民關注的熱點部門,司法機關高度重視,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直接指導下,由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牽頭,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通州區人民檢察院等抽調多名精干人員組成專案組對此案徹查。
“肥水不流外人田”
因為從去年9月開始多次接受北京市檢察官的調查,天津印刷企業的劉女士成為案件進展的知情者之一。她告訴記者,他們的企業從1994年國家批準體育彩票發行開始,就與國家體彩中心有業務往來,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負責多種玩法的體育彩票管理軟件的開發調試和彩票的印制工作,因此他們的企業是這次檢察機關外圍調查張偉華案件的重點單位之一。檢察機關調取了該企業多年的財務資料,并詳細查閱了企業多年來的銷售提成、公關交際費用、熱敏紙銷售等敏感問題的原始記錄。
檢察機關從天津這家企業獲得的一條線索是,多年來,彩票印制所用的都是日本產的兩個牌子的熱敏紙,可以由企業直接聯系日本廠商,從日本直接進口。但從1999年6月之后,這一簡單的紙張進口渠道突然變得復雜起來,一家金融設備公司突然找到了天津這家彩票定點印制企業,要求切斷與日本方面的直接聯系,改為從他們那里進紙。
劉女士告訴記者,一開始天津方面感到很詫異,很快他們了解到,這家與紙張業務根本不搭界的公司是體彩中心的關系戶,只能聽命。其結果是紙張的價格比原來的要平均高出15%,一年的總用紙價值都在數千萬元,如此一來,一年就要比過去多增成本好幾百萬元。紙張品質也有明顯差別,印出的彩票表面看起來差不多,但懂行的人知道,根本不是一回事。
劉女士沒想到的是,這種人為增加環節,轉手高價采購的手段,在與該公司中止合作后,體彩中心仍在沿用。她注意到,2005年9月審計署發布的審計公告中說,彩票管理中心負責人在擔任原體育總局體育彩票協調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負責人及北京彩印公司董事長期間,與私企聯手造假,指定無資質私營企業轉手代理采購,高價購進電腦彩票熱敏紙,2003年2月至2005年1月造成國家彩票專項資金流失2341.26萬元。
據一業內資深人士透露,在體彩行業的“自肥”手段中,紙張進口的貓兒膩僅是其中一種。
起步于1994年的體育彩票,加之1987年始發的福利彩票,年銷售額從早年的1000余萬元逐年猛增,自2000年起進入狂飆突進的增長期,當年彩票銷售收入181億元,2001 年為288.87 億元,2002 年為 385.72億元,2003年是401.4億元,2004年則為380.57億元。
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均為事業單位編制,分別負責兩大類彩票的發行銷售工作,并從銷售收入中提取發行費用。
彩票發行費用,是指全部彩票銷售所得,刨除返回給彩民的獎金(50%)和上繳政府的公益金(35%)這兩大塊之后的那一塊。在2002年以前,彩票發行費占彩票銷售收入比例一度高達20%,2002年后調整為15%。
以此測算,中國兩大彩票發行機構的發行經費,自2000年至2004年分別為36.2億元、57.77億元、57.85億元、60.21億元和57.1億元。
《財經》雜志記者葉逗逗2005年7月在有關報道中指出,彩票發行費用已經成為發行單位的重要收入,出現“自肥”等現象。葉認為,15%的比例仍遠遠高于國際上彩票發行成本5%的平均比例。
但上述業內資深人士認為,說國外彩票發行費用僅5%,顯然有所遺漏。發行費用內包含彩票零售點的代銷費用,在國外一般也是5%,因此,總的發行費用應該說是10%比較準確。
記者日前來到位于亦莊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看到一座現代化的彩票印制廠,這就是北京彩印。在整個開發區幾十家印刷企業中,這是比較豪華的一家。
一業內資深人士介紹,2006年4月在北京碰到體彩中心的劉某時,從他那里獲悉彩票廠已經3年不開工。而體彩中心所辦兩家公司創立伊始就獲利驚人。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年檢報告顯示:2003年,北京彩印凈利潤8551.84萬元,中體彩凈利潤1.96億元;2004年,北京彩印凈利潤1.2億元,中體彩凈利潤7251.35萬元。他提出質疑:既然如此,北京彩印的巨額利潤是如何“創造”出來的?現在只能猜測:體彩中心給外廠的訂單是通過北京彩印用來料加工形式發出去的,這個利潤是用提高彩票印制價格產生的。
記者經查詢得知,該人士說彩票廠3年不開工是不準確的。事實上,北京彩印北京生產基地工程于2004年7月27日開工,2005年9月竣工。準確地說,應該是3年沒有開業。
其實,審計署2005年9月發布的審計公告中就披露了上述兩家公司獲利驚人的秘密:2002年年底和2003年年初,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將按體育彩票年度銷售額3%集中收取的發行費,留下0.2%作為彩票管理中心基本費用,其余2.8%全部撥付給兩公司運作。2003年和2004年,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共付給兩公司彩票發行費9.69億元,扣除全部成本費用,兩公司獲利高達5.58億元,兩年股本收益率為2149%。上述做法,不符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規范彩票管理的通知》中“降低發行費用,增加彩票公益金”的精神和《財政部彩票發行與銷售機構財務管理辦法》關于“彩票公益金和發行經費繳入財政專戶,按照‘收支兩條線’原則進行管理,?顚S谩钡囊幎。
據該資深人士分析,除了每年高達幾十億元的巨額發行費這一蛋糕之外,彩票業還有幾個明顯的“肥區”。
――彩票熱銷之后,彩票零售點成為大家爭奪的掘金寶地,這個“肥區”歸各省市區彩票中心管轄。在公認的“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主導思想下,很多零售點留給“自己人”經營。此外,零售點的代銷費在國外一般為5%,在我國發展彩票初期,為推廣銷售,零售代銷費有時高達10%,而且居高不下,原因之一是“自己人”經營。零售點一年下來的彩票代銷收益,有時能高達幾十萬元。
――彩票印制費。這個“肥區”在福利彩票是歸地方管轄,在體育彩票則歸體彩中心管轄。印制費中涉及印制商和紙張供應商,又是一塊可供爭奪的“肥肉”。有爭奪就有好處費和回扣等問題,就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中間商。這里面的黑幕,在審計報告中已經有所涉及。
――電腦軟件的開發、升級、支持費用,以及電腦硬件,特別是銷售終端機的采購等,也是一塊“肥肉”。這個“肥區”,福利彩票是歸地方管轄,體育彩票則歸體彩中心管轄。
――即開型彩票的一個“肥區”就是實物發獎。西安寶馬彩票案丑聞發生之后,實物發獎已經被禁止。
張偉華案是否涉及到這些肥區,外界尚不得而知。(中國青年報 黃勇 2007-4-3)
(ck)
時間:2009-03-27 責任編輯:huayaming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