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審計 業界盼企業內控細則可操作性
由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下稱“規范”)將于今年7月在上市公司率先執行。但近期業界反映,內部控制審計的最大難點仍然是缺乏具體的標準和依據,希望在今后出臺的正式細則中,能夠加強具體操作的指導性。
雖然在規范的框架下,五部委又出臺了17個相關的應用指引或者評價指引的征求意見稿,但是日前中國內審協會對涉及航空、能源、金融等七個行業人員的問卷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企業都表示無論是規范還是應用指引的征求意見稿,從操作層面上看還是過于籠統。有62%的受訪者認為,內控審計的最大難點是缺乏具體標準和依據。
“在國家內部審計的大環境下,不同行業都具有其特定的經營風險,制造型行業的內控審計需要重點關注存貨管理;電信行業則需要關注固定資產和收入。”德勤企業風險管理合伙人趙善強表示,“目前的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中也包含一些細則,標準的制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上述規范的要求要落實到單個企業,還要結合企業管理的實際情況。”中國內審協會會長王道成昨天表示,“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管理水平和組織架構,因此要真正實現企業內部控制的規范化,將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落到實處,還需要未來幾年內年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我國企業內控審計的狀況分成幾個不同水平的層次,海外上市公司的水平最高,其次是國內的上市公司,隨后是其他未上市大型企業,而中小企業的內控審計建設最為薄弱。隨著我國創業板上市管理的“暫行辦法”即將在下個月實施,創業板上市企業的公司內控管理也引起外界關注。
對此,趙善強表示,創業板“暫行辦法”中對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規定,大體上跟主板一致,有些甚至比主板還要嚴格。針對創業板公司成立時間短、規模相對較小、發展速度較快的特點,國際經驗是在公司治理層面集中抓重點,但是對于只有大型企業才會執行的內控流程,可尋求其他適合的辦法代替,并且在流程的具體控制點方面,需要更多地指導。
由于創業板上市企業所處行業不如主板那么寬泛,主要集中在高科技行業或者生產型企業,因此對于這些企業的內控審計方法,可以在當前五部委的應用指引中尋找相應的規定,同時尋求中介機構幫助。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