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再生鋁廢金屬加工年賺30億
“太倉發展低碳經濟的氛圍非常濃厚,進入新世紀以來,太倉提高了對化工、印染、電鍍、水泥、冶煉等重點行業的環保準入要求。近年來,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加快培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應用先進成熟的節能降耗技術,加快淘汰落后設備。”太倉市委書記浦榮皋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鼓勵節能、低碳產業進駐
記者獲悉,太倉在著力優化工業布局過程中,注重建設以港區、新區為龍頭,鎮級工業園為主體的工業發展載體,引導項目向開發區、工業園等區域集中,提高開發區產業集中度和產業層次,鼓勵節能、低碳產業進駐太倉發展。其中,玖龍紙業、協鑫電廠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上下游產業鏈長的項目先后落戶太倉。5月份剛落戶太倉總投資180億元的63個項目均為科技含量高的低碳項目。目前,有近300家企業通過了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系列認證,培育出了新太酒精、妙管家、港區再生資源加工區等循環經濟典型。新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壓縮式垃圾中轉站,形成了“組保潔、村收集、鎮運轉、市處置”的垃圾處理網絡,城鎮集中污水處理率達77.06%。
今年前4個月全市完成高新低碳項目投資13.01億元,同比增長235.6%,126家規模以上新興產業企業一季度完成產值超過56億元,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5家。
太倉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楊建中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學發展和轉型升級是該市工業經濟實現低碳制勝的法寶,為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該市于今年2月成立轉型升級辦公室,今年將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力度,到2012年,全市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000億元,年均增幅達26%。
再生資源加工區年賺30億
太倉港專門設立的再生資源加工區可以瞬間將廢金屬、舊塑料、破輪轂變成銅米、鋁錠,成為可直接用于工業生產的原料,經過加工后的半成品可用作建筑材料、汽車配件等。去年,加工區再生鋁合金產量達到了10萬噸,成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再生鋁合金生產基地,生產1噸再生鋁與生產1噸原生鋁相比,可節約95%的能源,少開采5噸鋁土礦,節省1.2噸石灰石、10噸水,還可減少97%的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
據悉,太倉港再生資源加工區于1999年10月成立以來,已吸引了美國、日本等國和臺灣、香港等地區的30家再生資源企業入駐,并全部達到環保要求。2009年,太倉市已被列入國家再生資源回收建設第二批試點城市,這對該市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是個良機,去年,該加工區獲利近30億元。
四項新機制力推低碳經濟
浦榮皋向記者介紹,太倉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改造,今年將通過政策推動和規劃引導培養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鏈。太倉主要實施四項節能新機制力推低碳經濟:
一是建立重點節能技改項目儲備庫,安排200萬元節能和發展循環經濟引導資金,加大對重點項目的跟蹤、調度和服務力度。二是節能技改推進機制,降低節能技改項目扶持門檻,規定單個節能技改項目設備投入達600萬元即可享受扶持資金,提高節能技改獎勵比例,節能技改貼息從原來的25%提高到50%;三是節能管理評級機制,將評定結果與重點項目扶持、銀行授信和評先評優等政策掛鉤,年內確保審核清潔生產企業38家以上,技術改造項目通過節能評估審查率達100%;四是節能產業市場機制,大力推廣合同能源管理、能源需求管理、節能資源協議等市場新機制,建立健全節能產品認證體系。
記者在太倉走訪后發現,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整個太倉都吹起了陣陣“低碳”風。這正如浦榮皋所說,全市以《太倉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為引領,不斷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初步建立符合生態文明要求的道德標準、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提升“綠色太倉”的建設水平。
|
|
時間:2010-06-10 責任編輯:Adamina_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