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全面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對行業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推進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做大做強和國際化發展,中注協啟動了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工作,并于2007年1月4日,發布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征求意見稿”)。
財政部領導對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工作十分重視,并給予了大力指導。在2006年12月22日召開的會計審計準則委員會、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以及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等四個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上,財政部樓繼偉副部長、王軍副部長及中注協劉仲藜會長,對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的重要性作了再次強調,并進行了具體指導,委員們也對擬發布的指南征求意見稿作了進一步審議。
指南征求意見稿在起草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內部征求意見,包括充分聽取和采納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學術界專家意見、部分地方協會和事務所不同層級專業人員的意見等等,先后進行了數次大的修改和完善。指南征求意見稿共分十章、八十三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規范了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
一是明確提出事務所內部治理的五項指導思想。即,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維護公眾利益為宗旨,建立風險管理嚴格、質量控制有效、公開透明、相互制衡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形成以章程(合伙協議)為核心的完善的內部決策和管理制度體系,以及尊重制度、執行制度的管理氛圍;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人合”為基礎,尊重注冊會計師的智力勞動和專業價值,充分發揮專業和知識在事務所內部決策和管理中的主導作用;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增進內部和諧為重點,合理規范和有效協調事務所股東(合伙人)之間、股東(合伙人)與注冊會計師之間以及其他各相關方面的關系,充分發揮事務所各層次治理機構的職能作用,保障事務所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事務所內部治理應當以合伙文化為導向,積極樹立“人合、事合、心合、志合”的事務所治理理念,推動形成誠信、合作、平等、協商的事務所合伙文化。
二是重點規范事務所的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指南征求意見稿在遵循公司法等相關法律規定的前提下,結合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特點,突出了人合、智合的理念,分別對事務所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運行,主任會計師的權責,股東的權利與義務、加入與退出以及出資與股權轉讓等,進行了規范。指南征求意見稿旨在保障知識和專業在事務所決策與管理中的地位和權威性,明確倡導事務所采取普通合伙和特殊的普通合伙等符合行業人合、智合特征的組織形式及分配形式。
三是對事務所的內部管理工作,尤其是事務所與員工的關系、事務所質量控制的要求和事務所對分支機構的管理與控制等進行了規范。指南征求意見稿從風險管理的角度,強調質量控制的領導責任,以及如何從機構設置和制度設計層面加強對風險領域和風險環節的管理與控制。其中,突出強調事務所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的決策機制,并要求事務所設立專門機構進行監控和把關,建立相應的風險報告制度、風險評估制度、分類管理制度、回避制度、報告簽發制度等等。
四是強調事務所合伙文化的建設,并就合伙文化的內涵以及如何建設合伙文化進行指導。指南征求意見稿強調,合伙文化是保障事務所和諧、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在力量。合伙文化的建設將為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是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合伙文化的內涵上,突出合伙文化的核心為誠信文化、合作文化。在合伙文化建設上,強調領導層的導向作用,強調制度的保障作用,強調員工的認同和參與。
五是倡導信息披露,針對事務所的實際情況,對事務所應當向內部股東、員工公開的事項進行規范,并鼓勵事務所建立面向公眾的信息披露制度。指南征求意見稿通過約束性條款和倡導性條款,分別規范了事務所向內部利益相關者以及社會公眾等不同的對象,所應溝通或披露的信息。其中,要求事務所向股東及時公開事務所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情況、重大事項等對股東產生實質性影響的信息;向員工公開事務所包括行為規范、業績評價、薪酬、晉升、執業程序、質量控制制度等在內的內部管理制度信息。同時,鼓勵事務所向社會公眾披露不涉及商業秘密、不損害同行利益及客戶利益的相關信息,包括事務所內部治理狀況、股東及注冊會計師的基本情況以及事務所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體系建立情況等。
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表示,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的建設,直接影響著事務所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關系著市場經濟秩序和公眾利益。加強事務所內部治理機制建設,是推動事務所做大做強、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制度保障,也關系到能否為行業和諧發展提供堅實的微觀基礎。制定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南,有利于加強對事務所內部治理的指導,并為監督、評價事務所內部治理水平提供依據和標準。(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待查 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