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引導基金”解困中小企業融資難
從看準一個模式,到從挫敗、嚴酷的市場中一路堅持過來,再到如今引入風投、籌謀上市,武漢三工的發展離不開國家創新基金的扶持,而武漢東湖自主創新示范區(下稱“東湖高新區”)武漢三工僅是眾多此類企業的一個縮影。10月21日,財政部企業司一行前往東湖高新區開展調研,并就湖北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工作和成效召開了座談會。
湖北成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典范
如何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下,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建立起一種社會共同投資和支持的模式―― ―湖北以“創業引導基金”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2010年,湖北省創業引導基金出資6000萬元,與財政部、科技部國際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共同發起設立了三家創業投資基金。據統計,這三家創業投資基金總規模已達6.06億元,其中國家資金投入9100萬元,省級財政投入實現了近7倍的放大效應,截至目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已對26家發展前景良好的創新型企業投資3.57億元。
這是一種值得借鑒的全新模式,此外,湖北省還與財政部、國 家發改委國家產業技術研發資金共同發起設立了創業投資基金。
然而,就當前湖北省創業投資基金的整體規模而言,仍然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在擴大基金規模、增強對中小企業扶持方面,仍迫切需要中央財政加大直接扶持力度。
湖北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在參與此次調研之前,剛剛接待了幾位從海外歸來的創業者。夏亞民介紹說,在東湖高新區,接待這樣的創業者已成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看著很多人將腦海中的藍圖付諸實踐,并打造出一家家各具特色、具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作為管理者仿佛也感染了他們的興奮和喜悅。
據了解,目前,武漢東湖高新區已有29家企業上市,近期還有5家企業正在準備登陸中小板或創業板,世界500強企業有20多家在這里落戶。這里儼然成為風險投資的集散地,創業致富在這里已不再是神話。
東湖高新區諸多中小企業的成功,離不開創業投資基金的扶持。
通過助推這些企業快速成長,地區經濟、財政收入等各個方面也都獲得了高速的增長。“十一五”以來,東湖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2010年東湖高新區企業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96.76億元,增長了33.4%,2011年預計超過13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的跨越式增長。
創業引導基金重在早期投入
“在我國,中小企業有1000多萬戶,個體戶有3000多萬戶。
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其經濟作用絕不亞于中央企業及國有企業,尤其在自主創新、吸納就業等方面,中小企業更是具有絕對優勢。”財政部企業司司長劉玉廷指出。
立得空間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這是一家通過運用3S(GPS、GIS、RS)集成技術,幫助人們更為便捷、經濟地獲得準確地理空間信息的公司,這種技術早期僅為軍方使用,現在已擴展到測繪、交通、城市管理等諸多領域。
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1999年公司成立時只有二三十人,在前五年的創業階段,公司一直都在進行技術研發,幾乎只有支出沒有收入,創業非常艱難。但是對于這個領域必將贏得市場的強烈信心讓他們堅持下來。正是有了創業資金的引導,自2004年研發成功至今,7年多的時間里這家公司贏得了諸多殊榮,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已在積極準備上市。
“對于一家民營企業,從技術研發到生產出各式高端產品,其中困難可想而知。我們要通過財政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在成長型、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前期,支持其擺脫困境、加快發展。”劉玉廷表示。
時間:2011-10-30 責任編輯:wucheng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