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只能治標 改革方能治本
李克強總理在最新一期的《求是》上撰文指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回過頭看,如果不是用改革的辦法,即簡政放權、創(chuàng)新宏觀調控方式、著力調整結構“三管齊下”,而是采取短期刺激政策,不僅去年的結果可能會大不一樣,而且今后幾年的日子也許會更難過。靠改革創(chuàng)新,既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又為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這是去年實踐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眾所周知,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十分嚴峻的考驗,除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慢之外,經濟活動中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在逐步暴露。特別是4萬億強刺激政策的出臺,更是讓這些矛盾和問題提前暴露了,讓一些原本可以平穩(wěn)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更加激烈地暴露了。
新一屆政府的成立,恰恰是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爆發(fā)的時候。也就是說,對新的一屆政府來說,不僅要解決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增速下滑問題,更要解決不斷暴露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可謂壓力巨大,困難很多,問題十分突出。
但是,從新一屆政府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和對策來看,并沒有因為經濟的下滑和各種矛盾與問題的暴露而驚慌失措,從而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而是鎮(zhèn)定自若、冷靜應對,既不輕視經濟下滑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也不為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爆發(fā)而畏懼,而是正確把握好眼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需要與可能的關系,以改革為抓手,從簡政放權、創(chuàng)新調控方式、著力調整結構三個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釋放各種能量,不僅保持了經濟的平穩(wěn)增長,使經濟下滑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而且避免了短期刺激政策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和隱患,使經濟的可持續(xù)性得到大大增強,為避免將來出現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也是如此,避免用短期刺激政策來保經濟穩(wěn)定、保眼前利益,可以說是新的一屆政府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以后作出的一項戰(zhàn)略決策、戰(zhàn)術選擇、智慧判斷。因為,如果沒有長遠目標、長遠眼光,按照當前中國經濟的處境和形勢,以及新的政府成立以后的慣例,完全可以采用短期刺激政策,讓經濟迅速反彈,從而燒出新官上任的一把火。但是,后果如何,應當不難判別。
顯然,新的一屆政府放棄了眼前利益和官位利益,而是將全局與長遠、國家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最終將目標鎖定在改革上,鎖定在中國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上,鎖定在不給后人留隱患上。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雖然短期刺激政策能夠讓經濟擺脫暫時的困難,能夠讓執(zhí)政者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讓人產生“眼前一亮”的好感,但是,它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對中國經濟來說,在經歷了三十多年的快速發(fā)展、粗放式增長以后,已經到了需要大修和保養(yǎng)的階段,速度和規(guī)模已經不是最主要的方面,質量和效益、結構和方式才是更重要的方面。否則,中國經濟總有一天會出現嚴重危機。與其被動等待危機的爆發(fā),不如主動采取措施,將可能引發(fā)危機的各種隱患排除掉。
毫無疑問,消除危機隱患,就需要執(zhí)政者作出利益犧牲,亦即在任期內放棄吸引公眾目光、爭取公眾贊揚的漂亮數據,更多地從經濟內涵上下工夫,從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涂臻g上做文章,從而使中國經濟真正步入健康、有序的發(fā)展軌道,實現新的三十年。
很顯然,新的一屆政府是做好了犧牲這方面利益的充分的思想準備的,所有的政策措施和辦法,都更多的是考慮長遠利益、整體利益、未來利益、民眾利益,特別在房地產問題上,始終強調的是未來和民眾,強調的是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既沒有過度打壓,也不支持盲目發(fā)展。即便經濟增長速度已經下滑到需要通過房地產來穩(wěn)定和刺激的情況下,也理智地選擇了淡化,而沒有再走房地產刺激經濟的老路。
雖然從戰(zhàn)術的角度來看,在經濟增速已經到了比較低的情況下,出臺一些短期刺激政策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從戰(zhàn)略角度分析,其比較效益和效率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說是入不敷出的。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以改革來推動發(fā)展、保持經濟穩(wěn)定,應當才是更為明智的選擇。新的一屆政府在這方面,已經邁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
今年以來,經濟又出現了一定的反復,盡管如此,新的一屆政府仍然不為所動,沒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而是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簡政放權步伐,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不斷改進調控方式與手段,如不再提房地產調控、不隨意調整貨幣政策等。應當說,從最新發(fā)布的相關經濟數據來看,效果又已經出現了。這也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反復,已經不是衡量政策效果的唯一指標,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結構和方式,才是最重要的考量指標。這方面,新的一屆政府做到了,廣大民眾也看到了。
時間:2014-05-03 責任編輯:zjjs_c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