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本應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A股市場卻感受著冬日般的嚴寒,期間上證綜指下跌7.67%,深成指下跌10.66%,兩市大盤均創出近7個月的新低。伴隨指數的下跌,資金出逃十分明顯,4月份凈流出金額超過了兩千億元。 股指大跌創近7月新低 疾風驟雨般出爐的房地產調控政策讓4月A股市場措手不及,中旬推出的股指
期貨也未能起到穩定指數的作用。上證指數在3150點附近受阻后快速回落,短、中、長期均線全部失守。由于連續大跌,A股在4月份淪為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滬深股指創下自2009年10月份以來的新低。 從主要指數的表現來看,大盤藍籌股仍然主導了本輪回調,4月份滬深300指數下跌了8.31%。A股市值權重前十位的
股票悉數出現了下跌,其中銀行股的表現較弱,工商銀行
(60139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
招商銀行(
600036 論壇 資訊)
(600036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和交通銀行
(60132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跌幅分別為8.84%、12.35%和14.01%,此外
中國石化(
600028 論壇 資訊)
(600028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跌幅為14.07%。 中小板的表現略強于大盤,4月份中小板綜指下跌了4.04%,這也是該指數自2009年9月以來的最大單月跌幅。雖然跌幅小于主板市場,不過中小板近期的市場波動正在加劇。一改此前連續刷新新高的走勢,4月末中小板綜指接連出現大幅下跌,27日、29日、30日的跌幅均超過2.8%。 市場的震蕩回調加速了資金流出。根據數據統計,4月份滬市資金凈流出1118億元,深市資金凈流出1003億元,兩市合計達到了2121億元。超過兩千億元的資金抽離加重了股指震蕩的幅度。 創業板市值跌幅4月居首 受益于年報行情的啟動,創業板
股票從2月下旬開始一路高歌猛進。持續上漲使得創業板股票普遍估值較高,而隨著年報披露工作的結束,高估值帶來的市場風險正在集中爆發。按照股票市值變動統計,4月份創業板市值跌幅達到了13.71%,遠遠高于主板和中小板的調整幅度。 4月13日、15日,創業板接連出現了集體暴跌,下跌幅度和跌停股票比例均創下紀錄。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以神州泰岳
(300002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為代表的創業板股票前期走強,主要是由于高成長性和高送轉的預期,而隨著年報披露完畢,透支了成長性的股價已經難以為繼。進入到4月末,多數創業板股票呈現出加速下跌的走勢。僅4月最后一周,跌幅超過10%的創業板股票就多達51只。 此外,創業板的新股也沒有了此前的'牛'氣,再度出現了上市后的'跳水'走勢。統計顯示,3月之后上市的20只新股中,除東方財富
(300059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之外,19只新股于4月末創出了上市以來收盤價的新低。華平股份
(300074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數字政通
(300075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等新股上市后就出現了單邊下跌。 地產市值縮水近兩成 4月14日以來,有關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涉及到了商品房貸款、地產企業融資等眾多方面。受此影響,A股市場中的地產股普遍出現了大幅回調。 統計顯示,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房地產指數4月份下跌了19.17%,回調幅度遠高于其他行業。如果按照股票市值變動計算,房地產行業市值4月份縮水了19.74%,接近兩成的水平。 在樓市新政出臺后,不少研究機構下調地產股的盈利預測和估值,鑒于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仍有收緊可能,投資者普遍十分謹慎。正因為如此,4月份房地產行業成為了主力資金抽離的'重災區'。根據數據統計,4月份房地產行業資金凈流出351.9億元。與此同時,與房地產關系緊密的銀行業也出現了明顯的資金流出,4月共計凈流出資金225.3億元。 從5月10日起,央行又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近期不斷出臺的調控措施使得5月A股市場的步伐變得沉重,不過基于業績的支撐,市場回調的空間有限。市場人士認為,5月份市場分化的可能較大,藍籌股向下動力已經不足,銀行股估值合理,而前期漲幅較高的中小盤股市場風險將加劇。 (劉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