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匯能源非標年報藏玄機 涉信披違規
近期,廣匯能源(600256.SH)遇到的麻煩事可謂接連不斷。自4月6日哈密煤化工項目發生燃爆事故后,2012年報又被審計機構出示“非標”意見,日前更曝出債務危機和運輸糾紛。面對種種質疑,5月17日,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的表態為“清者自清,無須回應”。
煤化工項目遭火災
中期利潤將受影響
4月8日,廣匯能源一紙公告引起市場嘩然。根據公告,4月6日,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廣匯新能源有限公司“年產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5億方LNG項目”造氣車間A系列煤氣水貯槽發生燃爆引起火災事故。火災造成損失總額共計5000萬元左右,且由于備煤裝置受損暫無法正常供應原料煤,工廠已停止生產。
多家券商的石油化工行業分析師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該煤化工事故將對廣匯能源中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今年1-3月,廣匯能源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52,597.81萬元,同比增長150.26%,而哈密煤化工一期項目即為其最主要的利潤增長點。
5月17日,廣匯能源副總經理、董秘倪娟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哈密新能源4.6火災事故帶來的影響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火災本身帶來的直接損失;二是因事故停產造成的相關損失,目前事故停產損失與停產時間息息相關,只有等正式恢復生產后才能做出相關測算。
年報遭“非標”意見
或涉信披違規
4月22日,廣匯能源披露2012年報,實現營業收入371,523.59萬元,同比下降18.55%,凈利潤96,400.32萬元,同比下降1.29%。
值得關注的是,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年報出具了帶強調事項的“非標”意見,指出廣匯能源轉讓伊吾廣匯能源開發有限公司9%股權所得的近10億元收益不能在2012年予以確認。由于股權轉讓的實質為礦權轉讓,而伊吾能源尚未取得礦權,因此該項交易實質并未完成,應待礦權手續辦理完畢后再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然而,審計機構強調的事項卻透露了廣匯能源股權轉讓部分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其中,若伊吾能源在2013年底前未取得礦權,廣匯能源大股東廣匯集團須按承諾原價回購中能頤和所持有伊吾能源的股權,并支付原轉讓價款的10%作為補償金。但這一重要信息在公司此前公告中只字未提,因而有法律人士直指:公告因遺漏重要信息使得股權轉讓、收益確認出現不確定性,或構成信披違規。
煤炭運輸糾紛
雙方各執一詞
5月17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廣匯能源又被曝出其下屬兩公司與成都蜀城貨運有限公司等煤炭運輸公司產生糾紛。
據媒體報道,廣匯能源因未能與甘肅大唐燃料公司、國電甘肅等大客戶就煤炭價格下調達成一致,煤炭供應數量遭到削減,疆煤外運運力被迫壓縮,導致煤炭運輸公司指責廣匯能源單方面更改合同約定,下調運量和運價,蜀城貨運更聲稱被拖欠賬款400多萬元。
而廣匯能源方面卻矢口否認,5月17日,董事長尚繼強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稱,“近期媒體報道運輸公司事項僅聽取一家之言,從未對公司進行調查了解,發出片面報道明顯有失偏頗;公司完全歡迎存在合同及付款糾紛的合作方采用公正的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利,而非被媒體利用成為無知犧牲品”。
那么,事實到底為何?5月21日,記者撥打廣匯能源證券部公開電話,卻被告知董秘正在出差中,短期內無法對此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