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財收逆勢增加 房地產行業貢獻大
今年初,江蘇省人代會把年度預算收入增長率定為10%,要求達到6447億元。“在上半年非常不利的形勢下,財政收入仍然完成了年度任務的52%,下半年如無特殊情況,完成全年任務應該無虞。”江蘇省財政廳的一位官員表示。
個稅貢獻可觀
一位國稅系統官員說,去年上半年,大部分時間江蘇稅收都“在水下藏著憋著”——基本處于負增長狀態,只能個別月份偶爾到“水面上換口氣”,一直到去年10月份以后才有所改觀。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正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低,今年出現兩位數的增長才更受矚目。
此前在一季度,江蘇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600億元,增幅達11%,增幅已在全國保持領先水平。
從上半年的收入構成看,由于新“國五條”,房地產交易稅驟然放量,江蘇房地產及相關行業稅收超過了800億,創造歷史新高。
國稅方面,幾大壟斷性行業貢獻的稅收較高,國稅上半年約3000億的總收入中,以金融、電力、煙草、電信等壟斷性行業支撐的營業稅、增值稅都穩定增長。但反映工業企業利潤的所得稅明顯下降,特別是鋼鐵、石化、船舶制造業等一些重化工行業和敏感行業,受經濟周期影響利潤大幅下降,許多企業實際處于虧損狀態,增值稅和所得稅增幅下降明顯。蘇南一位國稅局局長透露,他們轄內的一家鋼鐵企業,稅收收入最高峰時占全市的1/6,今年稅收降了4/5;幾家大船廠今年稅收也只有前幾年的1/4,而光伏行業幾近絕收。
值得注意的是,壟斷專營的油品、卷煙、酒類消費稅增長幅度仍然較大。而“營改增”因為涉及“5加1”相對偏小的行業,在經濟總量中占比不大,因此并未使稅收發生明顯變化。“去掉抵扣因素,全省每月增量也就幾個億,在3000多億的總收入中并不凸顯。這也從一個角度說明,不要過度夸大結構性減稅的效果。營改增效應的顯現,尚有待行業和地域的進一步擴大。”江蘇省國稅局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此外,今年以來,所得稅貢獻度持續攀高。江蘇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占收入比已超過20%,貢獻度直逼房地產業稅收。其中個人所得稅強勁發力,已占所得稅半壁江山。2010年上半年,江蘇個人所得稅收入首次超過100億元,今年上半年已超過300億,占到財政總收入的一成左右。
2011年10月上調個稅起征點后,江蘇個稅一直保持大幅增長態勢。分析人士指出,這得益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起征點上調后,工薪族個稅貢獻度下降,高收入階層貢獻度提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江蘇有300多家上市企業,上半年的反彈行情中,中小板、創業板漲幅較大。不少上市公司高管在減持兌現過程中,都要按交易額的20%扣繳個稅,貢獻了可觀的所得稅,“有的單筆扣稅就過億。”蘇南某縣級市地稅局長說。
對六大重點行業查補稅款
多地稅務部門人士表示,在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同時,今年稅務機關加大了對房地產、建筑安裝、藥品醫療等6大重點行業查補稅款的工作,效果十分顯著,南京某區稅務稽查局負責人說,這都是一查一個準的事,有的房地產項目一補就是上千萬的稅。“有時把幾個開發商弄過來開個會,給他們講清政策,讓他們回去自己‘想好了再報’,過兩天報上來的數據加總都要過億,開個會就收入一個億。”
而各級稅務機關同步加大了對房地產歷年開發項目土地增值稅的清算匯繳力度,多年未清盤的項目今年被強令清盤,這也導致稅收收入激增,“不過這都是一次性的,清算完了就沒有了”。
今年江蘇財稅收入逆勢飄紅,也備受高層關注。一位接近政府部門的專家透露,今年“兩會”后,李克強總理到蘇南調研時,江蘇省委省政府把今年財稅工作增收作為重點匯報內容,受到總理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