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考試錄用公務員筆試考試大綱
考生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 2B 鉛筆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
作答時,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在非指定區域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
(二)測查內容
申論是測查從事機關工作應當具備的基本能力的考試科目。申論試卷由注意事項、給定資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組成。本次錄用公務員筆試申論考試分別設置 A 、 B 卷兩類試卷。省、市機關和省以下垂直管理單位職位考 A 卷;縣(市、區)、鄉鎮(街道)機關職位考 B 卷。
《申論 A 》卷主要測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 ——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綜合分析能力 ——要求對給定資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內容、觀點或問題進行分析和歸納,多角度地思考資料內容,作出合理的推斷或評價。
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 ——要求借助自身的實踐經驗或生活體驗,在對給定資料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發現和界定問題,作出評估或權衡,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達能力 ——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運用說明、陳述、議論等方式,準確規范、簡明暢達地表述思想觀點。
《申論 B 》卷主要測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 ——要求能夠理解給定資料的主要內容,把握給定資料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對給定資料所涉及的觀點、事實作出恰當的解釋。
貫徹執行能力 ——要求能夠準確理解工作目標和組織意圖,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及時有效地完成任務。
解決問題能力 ——要求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具體問題作出正確的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或辦法。
文字表達能力 ——要求熟練使用指定的語種,對事件、觀點進行準確合理的說明、陳述或闡釋。
專業知識
安徽省 2014 年考試錄用公務員專業知識筆試包括 計算機、法律、財會、外語等 , 全部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
一、作答要求
專業知識筆試 ,由 客觀性和主觀性兩部分試題組成,考試時限 120 分鐘,滿分 100 分。
考生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 2B 鉛筆和橡皮。
考生必須用 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指定的位置,再用 2B 鉛筆在答題卡 指定位置上填涂準考證號。
作答時,客觀題部分必須用 2B 鉛筆在客觀題答題卡 上填涂自己選擇的選項 ;主觀題部分必須用 黑色字跡的 鋼筆或簽字筆在主觀題答題卡 指定區域內作答,在非指定區域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外語類非英語專業在試卷或答題紙上作答。
二、考試范圍
(一)計算機類
計算機科學技術基礎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一 、 計算機的特點 、 分類及其應用
二 、 信息編碼與數據表示;數制及其轉換;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三 、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四 、 計算機軟件系統的組成,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的基本概念 、 功能和分類
五 、 軟件基礎知識;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概念,面向對象技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
一 、 信息安全的相關概念與技術
二 、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 特性 、 結構及分類
三 、 計算機病毒的檢測與防治
四 、 操作系統安全 、 網絡通信安全
第三章 Internet 知識
一 、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 結構 、 分類和使用方式
二 、 Internet 的基礎知識 、 網址與域名系統 、 TCP/IP 協議
三 、 Internet 的連接與服務功能
四 、 WWW 概念與瀏覽器的使用
五 、 電子郵件的使用和協議
計算機軟件及使用
第一章 Windows XP 操作系統
一 、 Windows XP 的特點, Windows XP 的運行環境及安裝方法
二 、 Windows XP 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三 、 資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與操作
四 、 控制面板的相關知識及使用方法
五 、 Windows XP 多媒體的管理及使用
第二章 文字處理軟件 Word2003
一 、 Word2003 的功能; Word2003 的啟動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 、 Word2003 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三 、 文檔排版的基本知識與操作;表格的基本操作;圖形及圖文混排的基本知識與操作
四 、 頁面設置與文檔打印
第三章 電子表格軟件 Excel2003
一 、 Excel2003 的基本功能; Excel2003 的啟動方法和工作窗口
二 、 Excel2003 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
三 、 工作表 、 數據圖表的建立 、 編輯 、 管理及格式化操作
四 、 單元格的計算以及公式和常用函數的使用
五 、 數據管理與分析的一般功能和使用方法
六 、 頁面設置與報表打印
第四章 C 語言程序設計
一 、 程序設計與程序設計語言的基本概念
二 、 C 語言的歷史和特點,常見 C 語言程序開發環境的使用
三 、 C 語言的基本語法與簡單程序設計,包括基本數據類型 、 運算符與表達式;數據的輸入與輸出;基本程序流程控制語句;函數 、 編譯預處理與存儲屬性
四 、 指針及其應用
五 、 高級數據結構及其應用,包括數組 、 字符串 、 結構 、 聯合 、 位域 、 枚舉和文件,位運算,鏈表
計算機理論
第一章 關系數據庫理論
一 、 數據庫 、 數據庫技術 、 數據庫系統 、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概念;數據庫系統的體系結構
二 、 數據模型與數據視圖
三 、 關系代數 、 關系演算及關系模型
四 、 結構化查詢語言 SQL
五 、 數據庫的完整性與安全性,事務管理 、 并發控制 、 故障恢復,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
六 、 數據庫的設計,數據依賴的概念及關系模式的規范化理論
七 、 數據庫應用開發工具,常見數據庫系統產品的名稱 、 特點, Microsoft SQL Server 數據庫的使用
第二章 網絡技術基礎
一 、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 應用 、 拓撲結構及分類;網絡的層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網絡標準化
二 、 物理層,數據通信的理論基礎,物理傳輸媒體 、 編碼與傳輸技術及傳輸系統
三 、 數據鏈路層,差錯檢測與校正,數據鏈路層協議
四 、 局域網,多路訪問協議及 IEEE802 局域網標準族
五 、 網絡層,數據交換方式,路由選擇與擁塞控制算法,常見高速網絡技術網絡層協議
六 、 網絡互聯的概念,網橋 、 路由器與路由協議
七 、 傳輸層與應用層的功能 、 服務與協議
八 、 網絡安全與網絡管理,數據加密技術 、 認證技術 、 防火墻技術 、 常見網絡管理協議
九 、 Internet 原理與接入技術, TCP/IP 協議族, DNS 域名系統, WWW 技術;電子商務的概念 、 體系結構與技術;
十 、 局域網的組網技術;本地局域網的管理和維護。
第三章 軟件工程基礎
一 、 軟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與常用術語;軟件生命周期
二 、 軟件開發模型
三 、 軟件度量 , 軟件質量
四 、 軟件開發過程的管理
五 、 軟件需求分析
六 、 軟件測試與軟件維護
(二)法律類
法 理 學
第一章 法的概念和要素
一 、 法的定義 、 特征和本質
二 、 法律規則
三 、 法律原則與法律概念
第二章 法的形式與效力
一 、 法的淵源和分類
二 、 法律效力的層次和范圍
三 、 法律體系
第三章 權利與義務
一 、 權利與義務的概念和分類
二 、 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三 、 人權
第四章 法律責任
一 、 法律責任的概念與種類
二 、 歸責與免責
三 、 法律制裁
第五章 法律關系
一 、 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種類
二 、 法律關系的主體與客體
三 、 法律關系的形成 、 變更與消滅
第六章 法制現代化與法治國家
一 、 世界法制現代化的基本模式
二 、 中國法制現代化的歷史道路
三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
四 、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七章 法的運行
一 、 法的制定
二 、 法的實施
三 、 法律解釋
憲 法
第一章 憲法基本理論
一 、 憲法的概念 、 本質和分類
二 、 憲法的基本原則
三 、 憲法規范與憲法關系
四 、 憲法的價值與作用
五 、 憲法與憲政
第二章 國家的基本制度
一 、 國家性質
二 、 政權組織形式
三 、 國家結構形式
四 、 國家基本經濟制度
五 、 選舉制度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一 、 公民基本權利與義務的概念和特點
二 、 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
三 、 公民的基本權利
四 、 公民的基本義務
第四章 國家機構
一 、 國家機構的概念 、 本質和類型
二 、 代議機關
三 、 國家元首
四 、 行政機關
五 、 司法機關
六 、 軍事機關
第五章 憲法的實施
一 、 憲法實施的概念 、 基本方式和基本特點
二 、 憲法實施的原則和條件
三 、 憲法實施保障
四 、 憲法解釋與修改
五 、 憲法實施評價與違憲審查
行 政 法
第一章 行政法概述
一 、 行政法的概念與特征
二 、 行政法的淵源
三 、 行政法律關系
四 、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第二章 行政法的主體
一 、 行政主體與行政組織法
二 、 公務員與公務員法
三 、 行政相對人
第三章 行政行為
一 、 行政行為的概念 、 特征與分類
二 、 行政行為的內容與效力
三 、 行政行為的成立要件與合法要件
四 、 行政行為的無效 、 撤銷 、 變更與廢止
五 、 幾類主要的具體行政行為:行政征收 、 行政許可 、 行政確認 、 行政給付 、 行政處罰 、 行政強制 、 行政裁決 、 行政應急
第四章 行政程序法
一 、 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種類
二 、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則
三 、 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四 、 政府信息公開制度
第五章 行政復議
一 、 行政復議的特征與基本原則
二 、 行政復議的范圍和管轄
三 、 行政復議參加人
四 、 行政復議的程序
第六章 行政賠償與行政補償
一 、 行政賠償與行政補償之異同
二 、 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與賠償范圍
三 、 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四 、 行政賠償程序 、 方式和計算標準
行政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