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指導:概括總結方法
一、概括總結的思維方法
1.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
申論答題前的概括總結,需要從具體到抽象,是從社會現象的具體表象出發,經過分析和研究,形成抽象的概念和范疇的思維方法。從抽象到具體,是按照從抽象范疇到具體范疇的順序,把社會現象的總體從理論上具體再現出來的思維方法。
申論考試往往給我們一系列材料,這些材料可能反映了一種社會現象或一種社會問題。從紛繁復雜的表象到對問題的歸類、揭示其實質就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對問題定性繼而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等又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因此,要想在申論考試中取得滿意的成績,就必須熟練掌握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對主題抓得準,分析得透徹,表達得準確。
2.歸納與演繹
所謂歸納,是指從許多個別的事件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論的思維方法。演繹法,就是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的一種邏輯推理方法。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考試命題思想與答題思路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方法。命題思路是典型的演繹思維方法,而申論考試作答過程則是歸納的過程。申論考試命題者通過具體的材料將其主題表達出來,而我們考試要充分了解命題者意圖,通過抽絲剝蠶,把其考點找到,并相應作答,而這個過程就需要應試者充分運用歸納的思維方法。
歸納和演繹是形式邏輯和辯證邏輯共有的思維方法,是辯證思維的起點,同時更是我們解答申論試題的重要思維方法。
3.分析與綜合
分析是把事物分析為各個屬性、部分和方法,并對它們分別進行研究和表達的思維方法。綜合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屬性、部分和方面再綜合起來進行研究和表述的思維方法。
申論考試中概括主要問題或主要內容,就需要針對同一個問題的現狀、原因、實質等分別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綜合認識,形成系統的觀點并最終由條理地表達出來。
二、概括總結的操作方法
1.同義表述法
申論考試的所有題目都可以在材料中找到相關信息。我們的答案過程其實就是發掘有用信息,進行分析、歸納、總結的過程。所以有時候,申論試卷給定材料的某些句子就已經點出了材料的主要內容,會直接給出所需要的答案要點,面對這種情況,應試者作答的時候就可以從材料中把這些關鍵點(包括關鍵詞、關鍵句)直接找出來,換種說法將其表達出來。這是概括材料的一種常用方法,既準確,簡便。
例:新加坡設有專門制定針對游客文明素質的行為準則。政府長期開展全民思想教育活動,宣傳教導人們處世待人要講究禮貌。針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舉止,新加坡開展過長期的教育宣傳活動。與此同時,新加坡將精神文明建設的許多內容都納入了法制的軌道,針對日常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進行立法,施以重刑。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和在地鐵里吸煙等不良行為要被罰款1000新元(1美元約合1.5新元),在地鐵吃東西罰款500新元。新加坡禁止在飲食場所(如大排檔、咖啡店等)吸煙,若有違規,不僅吸煙人受罰,店老板也連帶受罰。?
材料中“新加坡設有專門制定針對游客文明素質的行為準則。政府長期開展全民思想教育活動”,“與此同時,新加坡將精神文明建設的許多內容都納入了法制的軌道”等句子中關鍵信息已經清晰給出,大致概括出新加坡提升國民文明意識,強化文明行為的做法。因此,在具體答題時,應試者可以應用同義表述法將這些句子進行加工之后,用到答案中,做到答案簡潔、準確。
2.意義升華法
申論考試的試卷所提供的材料多數都是事例和數據等敘述性的材料,很少有純理論性的知識。應試者在概括材料的時候,不能就材料中的某個具體例子進行就是論事,而要把它總結到一般的原則上來,因此由具體內容升華到理論,就成為了應試者取得答案的常用套路之一。申論考試對材料的概括也就是從具體的內容表象升華到理論要點,從具體到一般的過程。
例:近年來,在曾經以包產到戶聞名全國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們自發地搞起了新的合作社模式。65歲的老農嚴金昌是當年秘密在“分田到戶”協議上摁下紅手印的“大包干”帶頭人,他和幾戶農民一起,把自己當年冒著坐牢風險分到自家的田地租給上海一家養殖公司發展生豬養殖,公司請嚴金昌擔任這個占地200多畝的現代養殖場的管理者。農民們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則接受了這家公司的聘用成為企業員工。嚴金昌說:“我們飼養的高山特色風味豬,直接銷售到上海的大型超市,價格是普通豬肉的兩倍。員工每月領取800元左右的工資,再加上每畝地一年500元租金以及一定量的年終分紅,一年少說也有兩萬多元收入,這可比種地劃算得多。糧食種得再好,一畝地一年的純收入也超不過500元。”
以上材料涉及到增加農民收入的問題。應試者在作答時,如果僅僅限于材料表層,就事論事,簡單地說出小崗村農民如何增加收入的案例,就會顯得很單調。因此,在具體作答時,應試者必須站在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措施的高度上,如果用“該材料通過用小崗村的案例說明了以出租土地的形式,引入公司經營,加強對土地的利用,并增加農民收入的方法”,這個答案就較為全面了。
3.抽象概括法
主要用于各類包含哲理或倫理觀念、道德觀念因素的材料。這些材料往往提供給我們一些帶有明顯哲理或倫理色彩的感性事實、生活現象,而某些哲理、倫理觀念則隱藏其中。通過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判斷,也就是用一個哲學或倫理觀點對材料做出概括,它就是材料表達的觀點。
例:1962年,在“與海爭地海讓路,向山要糧山聽遣”的鼓舞下,南方某市數萬士兵、學生大搞圍海造田,歷時4年,西效牛田洋筑堤攔海工程全面完成,10多平方公里的大海變成了一個大型軍墾農場。1969年7月28日,一場12級臺風突襲,數層樓高的海浪涌入海堤,市區平均進水一兩米,一艘外輪甚至被從港口拋到了山上。牛田洋軍墾農場的海堤被削剩無幾,搶險隊員們以肉身筑成人堤,欲阻擋滔天巨浪,結果,一眨眼隊伍便被沖入海中。30多個小時后,他們耕作的地方成為一片小打汪洋,553名部隊官兵和大學生殉難。一場臺風,大海奪回了本就屬于它的土地,奪回的速度比數萬狂熱軍民圍海造田的速度快了幾千倍。“滄海桑田――桑田滄海”一個輪回只有7年!這真是奇跡,一個讓人不堪回首的奇跡!?
以上材料涉及到圍海造田的問題。應試者針對材料中“滄海桑田――桑田滄海”這一現象,通過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可知這一現象恰恰說明:“人定勝天”的觀點是錯誤的;物質決定意識,人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的哲學道理。
相關文章
公務員考試申論指導:申論思維方式的養成 (2010-06-04 15:13:53) |
申論指導:概括總結概述 (2010-05-30 15:50:53) |
申論指導:基本答題步驟 (2010-05-30 15:50:53) |
申論指導:概括總結的答題模式 (2010-05-30 15:50:52) |
申論指導:易誤分析 (2010-05-30 15:50:50) |
申論指導:策劃分析概述 (2010-05-30 15:50:50) |
申論指導:策劃分析的步驟 (2010-05-30 15:50:49) |
申論指導: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閱讀理解概述 (2010-05-30 15:50:49) |
申論指導: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二)閱讀步驟 (2010-05-30 15:50:47) |
申論指導: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三)閱讀方法 (2010-05-30 15:5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