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精講第二章(4)
已獲利息倍數 | 指標計算 |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
公式中的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計入固定資產等的利息。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企業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 | ||
指標評價 | 一般來說,已獲利息倍數至少應等于1。該項指標越大,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這項指標越小,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弱。 |
經典例題-13【2010年單選題】某公司2008年發生利息費用50萬元,實現凈利潤120萬元;2009年發生利息費用80萬元,實現凈利潤150萬元。若該公司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則該公司2009年已獲利息倍數比2008年( )。
A.減少0.525
B.減少0.7
C.增加1.33
D.增加2.33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2008年已獲利息倍數=(120/75%+50)/50=4.2
2009年已獲利息倍數=(150/75%+80)/80=3.5
2009年已獲利息倍數比2008年減少=4.2-3.5=0.7
經典例題-14【2011年單選題】甲公司2010年度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1200萬元,計提的減值準備110萬元,固定資產折舊400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收益50萬元,存貨增加600萬元,經營性應收項目減少800萬元,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100萬元,發生財務費用160萬元,(其中利息費用150萬元);該公司適用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不存在納稅調整項目。若不考慮其他事項,則該公司2010年已獲利息倍數為( )。
A.1.86
B.2.O4
C.3.12
D.3.49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息稅前利潤=(1200-110-400+50+600-800-100-160)/(1-25%)+150=523.33(萬元),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523.33/150=3.49。
二、反映營運能力的比率
1.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 指標計算 |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其中,銷售收入凈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
指標評價 |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應收賬款周轉次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弱,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 ||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指標計算 |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360/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360/銷售收入凈額 | |
指標評價 |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越少,周轉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越多,周轉次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弱,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
【注意】平均應收賬款是指未扣除壞帳準備的應收賬款金額。它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分別加上期初、期末壞帳準備的平均數。
經典例題-16【單選題】某公司2012年銷售收入為540萬元,未發生銷售退回和折讓,年初應收賬款為160萬元,年末應收賬款為200萬元。則該公司2012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為( )天。
A.3
B.120
C.60
D.115.2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平均應收賬款=(160+200)/2=180(萬元)
周轉次數=540/180=3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3=120(天)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 | 存貨周轉次數 | 指標計算 | 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
指標評價 | 存貨周轉次數越多,說明存貨周轉快,企業實現的利潤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越高;存貨周轉次數越少,說明企業占用在存貨上的資金越多,存貨管理水平越低。 | ||
存貨周轉天數 | 指標計算 | 存貨周轉天數 =360/存貨周轉次數 =平均存貨×360/銷貨成本 | |
指標評價 | 存貨周轉天數越少,存貨周轉次數越多,說明存貨周轉快,企業實現的利潤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越高;存貨周轉天數越多,存貨周轉次數越少,說明企業占用在存貨上的資金越多,存貨管理水平越低。 |
三、反映獲利能力的比率
(一)通用指標
包括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凈利潤率、實收資本利潤率、凈資產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和基本獲利率(資產息稅前利潤率)。
1.銷售凈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
2.資產凈利潤率=凈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
資產平均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3.實收資本利潤率=凈利潤/實收資本×100%(注意該指標分母未用平均值)
4.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100%
5.基本獲利率=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