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業務員考試輔導:合同中的價格條款
一、合同中的價格條款
合同中的價格條款,一般包括商品的單價和總值兩項基本內容。商品單價的構成:
計量單位
單位價格金額
計價貨幣
貿易術語
例:£350 Per M/T CIF LONDON。
每公噸 350 英鎊 CIF倫敦
二、作價方法
固定價格
非固定價格
具體價格待定
暫定價格
部分固定價格部分非固定價格
(三)價格調整條款(Price Adjustment Clause)
案例:在買賣合同中規定,整套機械設備的初步價格為200萬美元,雙方同意按物價指數和工資指數在交貨時間調整價格。現已知約定原材料在價格中的比重為50%,工資在價格中的比重為30%,管理費和利潤在價格中占20%。簽定合同時約定的基期物價工資指數均為100,交貨時物價指數上升110,工資指數上升到112,求該合同調整后的價格應為多少?
解:P=200(20%+50%×110/100+30%×112/100)
=217.2
三、計價貨幣的選擇
(一)計價貨幣
出口國貨幣
進口國貨幣
第三國貨幣
常用的計價貨幣有:
美元(US$或USD);英鎊(£或GBP);歐元(EUD);加拿大元(CAN$或CAD);港元(HK$或HKD);日元(J¥或JPY);瑞士法郎(SF或CHF);法國法郎(FF或FRF);德國馬克(DM或DEM)等
如何選擇計價貨幣
盡量使用可以自由兌換、且匯率較穩定的貨幣
出口時爭取使用“硬幣”,進口時爭取使用“軟幣”
“軟幣”、“硬幣”結合使用,這一方法主要針對某幾種貨幣經常性地“軟”、“硬”交叉變化而采用的
如果出口時使用了“軟幣”,應相應提高報價;進口時使用“硬幣”應壓價
訂立外匯保值條款(exchange clause)
四、國際貿易術語的選擇
(一)選擇貿易術語時通常應考慮的因素: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選擇貿易術語
選擇買賣雙方都較為熟悉和便利的貿易術語
應充分考慮本國的外匯收入
應考慮運費因素
必須考慮國外港口裝卸條件和港口慣例
應考慮海上風險程度
根據情況可適當選用FCA、CIP、CPT三種貿易術語
案例——內陸地區產品出口中貿易術語的選擇
我國某內陸出口公司于2000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噸甘草膏,每噸40箱共1200箱,每噸售價1800美元,FOB新港,共54000美元,裝運期為2月25日之前,貨物必須裝集裝箱。該出口公司在天津設有辦事處,于是在2月上旬便將貨物運到天津,由天津辦事處負責訂箱裝船。不料貨物在天津存倉后的第二天,倉庫午夜著火,搶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全部被焚。辦事處立即通知內地公司總部并要求盡快補發30噸。否則無法按期裝船。結果該出口公司因貨源不濟,只好要求日商將裝運期延長15天,日商同意但提出價格下降5%,經雙方協商,最終降價3%。
分析:我國進出口企業長期以來不管采用何種運輸方式,對外洽談業務或報盤仍習慣用FOB、CFR和CIF三種貿易術語。但在滾裝、滾卸、集裝箱運輸的情況下,船舷無實際意義時應提倡盡量改用FCA、CPT及CIP三種貿易術語,特別是內陸地區的出口。
案例中出口公司所在地正處在鐵路交通的干線上,外運公司在該市有集裝箱中轉站,既可接受拼箱托運也可接受整箱托運。假如當初采用FCA(該市名稱)對外成交,出口公司在當地將1200箱交中轉站或自裝自集后將整箱(集裝箱)交中轉站,不僅風險轉移給買方,而且當地承運人(即中轉站)簽發的貨運單據即可在當地銀行辦理議付結匯。該公司自擔風險將貨物運往天津,再集裝箱出口,不僅加大了自身風險,而且推遲結匯。
實踐練習
仔細閱讀下面的合同價格條款,找出其不正確和不完善的地方,考慮如何修改和完善
每公噸500美元CIF英國
(USD500 Per M/T CIF English)
每公噸400美元CIF維多利亞港
( USD400 Per M/T CIF Victoria)
五、規定價格條款應注意的事項
合理確定商品的單價,防止作價偏高和偏低;
根據經營意圖和實際情況,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選用適當的貿易術語
爭取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以免遭受幣值變動的風險
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作價辦法,以避免價格變動的風險
參照國際貿易的習慣做法,注意傭金和折扣的合理運用
如交貨品質和數量約定有一定的機動幅度,則對機動部分的作價也應一并規定
如包裝材料和包裝費另行計價時,對其計價辦法也應一并規定
單價的涉及的計量單位、計價貨幣、裝卸地名稱,必須書寫正確、清楚,以利合同的履行。
合同中的價格條款,一般包括商品的單價和總值兩項基本內容。商品單價的構成:
計量單位
單位價格金額
計價貨幣
貿易術語
例:£350 Per M/T CIF LONDON。
每公噸 350 英鎊 CIF倫敦
二、作價方法
固定價格
非固定價格
具體價格待定
暫定價格
部分固定價格部分非固定價格
(三)價格調整條款(Price Adjustment Clause)
案例:在買賣合同中規定,整套機械設備的初步價格為200萬美元,雙方同意按物價指數和工資指數在交貨時間調整價格。現已知約定原材料在價格中的比重為50%,工資在價格中的比重為30%,管理費和利潤在價格中占20%。簽定合同時約定的基期物價工資指數均為100,交貨時物價指數上升110,工資指數上升到112,求該合同調整后的價格應為多少?
解:P=200(20%+50%×110/100+30%×112/100)
=217.2
三、計價貨幣的選擇
(一)計價貨幣
出口國貨幣
進口國貨幣
第三國貨幣
常用的計價貨幣有:
美元(US$或USD);英鎊(£或GBP);歐元(EUD);加拿大元(CAN$或CAD);港元(HK$或HKD);日元(J¥或JPY);瑞士法郎(SF或CHF);法國法郎(FF或FRF);德國馬克(DM或DEM)等
如何選擇計價貨幣
盡量使用可以自由兌換、且匯率較穩定的貨幣
出口時爭取使用“硬幣”,進口時爭取使用“軟幣”
“軟幣”、“硬幣”結合使用,這一方法主要針對某幾種貨幣經常性地“軟”、“硬”交叉變化而采用的
如果出口時使用了“軟幣”,應相應提高報價;進口時使用“硬幣”應壓價
訂立外匯保值條款(exchange clause)
四、國際貿易術語的選擇
(一)選擇貿易術語時通常應考慮的因素: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選擇貿易術語
選擇買賣雙方都較為熟悉和便利的貿易術語
應充分考慮本國的外匯收入
應考慮運費因素
必須考慮國外港口裝卸條件和港口慣例
應考慮海上風險程度
根據情況可適當選用FCA、CIP、CPT三種貿易術語
案例——內陸地區產品出口中貿易術語的選擇
我國某內陸出口公司于2000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噸甘草膏,每噸40箱共1200箱,每噸售價1800美元,FOB新港,共54000美元,裝運期為2月25日之前,貨物必須裝集裝箱。該出口公司在天津設有辦事處,于是在2月上旬便將貨物運到天津,由天津辦事處負責訂箱裝船。不料貨物在天津存倉后的第二天,倉庫午夜著火,搶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全部被焚。辦事處立即通知內地公司總部并要求盡快補發30噸。否則無法按期裝船。結果該出口公司因貨源不濟,只好要求日商將裝運期延長15天,日商同意但提出價格下降5%,經雙方協商,最終降價3%。
分析:我國進出口企業長期以來不管采用何種運輸方式,對外洽談業務或報盤仍習慣用FOB、CFR和CIF三種貿易術語。但在滾裝、滾卸、集裝箱運輸的情況下,船舷無實際意義時應提倡盡量改用FCA、CPT及CIP三種貿易術語,特別是內陸地區的出口。
案例中出口公司所在地正處在鐵路交通的干線上,外運公司在該市有集裝箱中轉站,既可接受拼箱托運也可接受整箱托運。假如當初采用FCA(該市名稱)對外成交,出口公司在當地將1200箱交中轉站或自裝自集后將整箱(集裝箱)交中轉站,不僅風險轉移給買方,而且當地承運人(即中轉站)簽發的貨運單據即可在當地銀行辦理議付結匯。該公司自擔風險將貨物運往天津,再集裝箱出口,不僅加大了自身風險,而且推遲結匯。
實踐練習
仔細閱讀下面的合同價格條款,找出其不正確和不完善的地方,考慮如何修改和完善
每公噸500美元CIF英國
(USD500 Per M/T CIF English)
每公噸400美元CIF維多利亞港
( USD400 Per M/T CIF Victoria)
五、規定價格條款應注意的事項
合理確定商品的單價,防止作價偏高和偏低;
根據經營意圖和實際情況,在權衡利弊的基礎上選用適當的貿易術語
爭取選擇有利的計價貨幣,以免遭受幣值變動的風險
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作價辦法,以避免價格變動的風險
參照國際貿易的習慣做法,注意傭金和折扣的合理運用
如交貨品質和數量約定有一定的機動幅度,則對機動部分的作價也應一并規定
如包裝材料和包裝費另行計價時,對其計價辦法也應一并規定
單價的涉及的計量單位、計價貨幣、裝卸地名稱,必須書寫正確、清楚,以利合同的履行。
時間:2013-02-28 09:05:38 責任編輯:admin
課程推薦
- 外貿會計普通班
- 外貿會計特色班
- 外貿會計精品班
- 外貿會計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380元/兩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480元/一門 960元/兩門 |
購買![]() |
- 外貿會計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