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業務員考試輔導第七章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
第七章 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
第一部分 重點提示
一、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概述
。ㄒ唬┻M出口貿易風險的含義
進出口貿易風險,是指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在特定環境中和特期間自然存在的導致經濟損失的變化。進出口貿易風險的發生具有必然性和復雜性。
(二)進出口貿易風險的構成要素
進出口貿易風險是由進出口貿易風險因素、進出口貿易風險事件和進出口貿易風險損失等要素構成。
1.進出口貿易風險因素。是指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可能形成某種障礙,對國際貿易順利進行構成威脅的因素,它們是發生進出口貿易風險的條件和原因。
2.進出口貿易風險事件。是指由于進出口貿易風險因素的作用,而發生的導致可能引發貿易一方或雙方經濟損失的狀況,它是進出口貿易風險損失發生的原因。
3.進出口貿易風險損失。是指因進出口貿易因素導致進出口貿易風險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的貿易一方或雙方經濟、聲譽或其他方面的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利益的減少,這種損失不僅包括直接損失,即財產損失、收入損失或費用損失等;還包括企業形象、商業信譽、社會利益等損失。
(三)進出口風險的基本類型
根據不同的標準,進出口貿易風險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進出口貿易風險根據產生的原因劃分,可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及法律風險。
2.進出口貿易風險根據風險本身的性質劃分,可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
3.進出口貿易風險根據風險的內容不同,可分為信用風險、商業風險、外匯風險等。
(四)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國際貿易主體對其所面臨的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性質的過程。
2.風險估測。風險估測是指在進出口貿易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的詳細資料加以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幅度,對貿易風險造成的損失進行量化分析與統計。
3.風險評價。風險評價是根據國家規定或行業公認的安全指標,來衡量進出口貿易風險程度的管理過程。風險評價,以風險估測為事實依據,以客觀標準為評價尺度,確定風險程度,制訂風險管理措施,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4.選擇風險管理技術。根據進出口貿易風險評價的結果以及風險管理目標,選擇最佳風險管理技術,并加以實施是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核心。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技術主要包括控制型技術與財務型技術兩類。
5.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是指對風險管理技術適用性及其收益性情況的分析、檢查、修正與評估。二、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管理實務
(一)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的含義
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債務人獲取商業或貨幣信用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不能按期按量地償還負債的可能性。
(二)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的類型
1.結算信用風險
。1)匯付結算信用風險。匯付是傳統的結算方法,指債務人或付款人通過銀行將款項交付債權人或收款人的結算方式,匯付結算方式下的信用風險因付款先后不同而不同。
(2)托收結算信用風險。托收是指出口商開具匯票或連同貨運單據,委托當地銀行通過它在進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向進口商收取票款的一種方式,托收是一種商業信用,進口商付款與否,托收行與代收行并不承擔責任。
。3)信用證結算風險。信用證,是進口方銀行根據進口商的申請和要求,向出口商開立的,憑規定的單據,在一定期限內,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面保證文件。
2.合同類信用風險
合同類信用風險貫穿于合同磋商、簽訂、履行各個階段,主要包括貿易術語類信用風險、合同磋商階段的信用風險及合同履行階段的信用風險。
(三)進出口信用風險的管理
1.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
2.加強對客戶的資信調查
(1)資信調查的途徑:①通過國內的商務機構調查;②借助對方所在國的工商機構、商會、貿易協會及我國駐外使領館調查;③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調查;④通過其他客戶調查;⑤委托專業資信調查機構調查。
。2)資信調查的內容:一是企業的基本信息,二是企業的信用和財務信息。
。3)資信調查工作的要求注意:①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制訂企業資信調查制度;②企業應重視資信調查途徑的可靠性與科學性,提高資信調查人員的專業素質;③要形成長效機制,將資信調查工作持續下去;④資信調查工作要細致,要根據調查目標,科學選擇調查監測指標。
3.完善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要堅持完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外貿信用風險的防范機制與決策機制,使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機制更加完善。
4.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先進金融類產品轉嫁風險
(四)出口信用保險
1.出口信用保險的含義
(1)概念: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推動外貿出口,保障出口企業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非贏利、政策性保險業務。
。2)性質:是各國政府為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國家財力為后盾,為企業在出口貿易中的合法權利提供保障的特殊性支持措施。
。3)內容: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的對象是出口企業的應收賬款,承保的風險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商業信用風險和政治風險。
2.出口信用保險的適用條件
以下出口貿易合同不適用于投保出口信用險:①發貨前或在勞務提供前,價款全部預付的出口合同;②金額和付款期限不確定的出口合同;③不以貨幣結算的貿易合同;④違反我國或進口國法律的貿易合同;⑤投保人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合同不能辦理商業風險的保險,但可辦理政治風險保險。 三、外匯風險管理實務
(一)外匯風險的含義
外匯風險是指一定時期的國際經濟交易當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債權)與負債(或債務),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引起其價值漲跌的不確定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
1.交易風險是指以外幣計價的交易,由于該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發生變化即匯率變動而引起的損益的不確定性。
2.會計風險是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在企業全球性的經營活動中,因滿足會計制度要求而出現的風險,即因匯率的變化,引起資產負債表上某些項目價值的變化。
3.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匯率波動引起公司或企業的未來一定期間的收益發生變化。
(三)外匯風險管理策略
1.完全抵補策略。即采取各種措施消除外匯敞口額,固定預期收益或固定成本,以達到避險的目的。
2.部分抵補策略。即企業采取主動措施消除部分外匯敞口額,同時,保留部分受險金額,這種作法較完全抵補策略風險大,但卻為企業保留了通過國際市場匯率變化獲取額外外匯收入的可能性。
3.完全不抵補策略。即任由外匯敞口金額暴露在外匯風險之中,這種情況適合于匯率波幅不大、外匯業務量小的情況。
(四)外匯風險管理的操作
1.科學選擇幣種規避外匯風險
2.采用平衡抵消法規避外匯風險。其中具體方法有平衡法、組對法、借款法和投資法。
3.開展各種外匯業務規避外匯風險
(1)即期合同法是指具有近期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外匯的即期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即期交易防范外匯風險需要實現資金的反向流動。
。2)遠期合同法是指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遠期外匯的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3)期貨交易合同法是指具有遠期外匯債務或債券的公司,委托銀行或經紀人購買或出售相應的外匯期貨,借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4)期權合同法。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后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5)掉期合同法是指具有遠期的債務或債權的公司,在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即期外匯的同時,再買進或賣出相應的遠期外匯,以防范風險的一種方法。
(6)利率互換是交易雙方將同種貨幣不同利率形式的資產或債務相互交換。
4.利用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規避外匯風險
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就是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將外匯計價結算的收付日期提前或推遲,以避免外匯風險或得到匯價上的好處。
第一部分 重點提示
一、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概述
。ㄒ唬┻M出口貿易風險的含義
進出口貿易風險,是指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在特定環境中和特期間自然存在的導致經濟損失的變化。進出口貿易風險的發生具有必然性和復雜性。
(二)進出口貿易風險的構成要素
進出口貿易風險是由進出口貿易風險因素、進出口貿易風險事件和進出口貿易風險損失等要素構成。
1.進出口貿易風險因素。是指在進出口貿易過程中可能形成某種障礙,對國際貿易順利進行構成威脅的因素,它們是發生進出口貿易風險的條件和原因。
2.進出口貿易風險事件。是指由于進出口貿易風險因素的作用,而發生的導致可能引發貿易一方或雙方經濟損失的狀況,它是進出口貿易風險損失發生的原因。
3.進出口貿易風險損失。是指因進出口貿易因素導致進出口貿易風險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的貿易一方或雙方經濟、聲譽或其他方面的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利益的減少,這種損失不僅包括直接損失,即財產損失、收入損失或費用損失等;還包括企業形象、商業信譽、社會利益等損失。
(三)進出口風險的基本類型
根據不同的標準,進出口貿易風險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進出口貿易風險根據產生的原因劃分,可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及法律風險。
2.進出口貿易風險根據風險本身的性質劃分,可分為靜態風險和動態風險。
3.進出口貿易風險根據風險的內容不同,可分為信用風險、商業風險、外匯風險等。
(四)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
1.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國際貿易主體對其所面臨的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性質的過程。
2.風險估測。風險估測是指在進出口貿易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通過對所收集的大量的詳細資料加以分析,運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法,估計和預測風險發生的概率(頻率)和損失幅度,對貿易風險造成的損失進行量化分析與統計。
3.風險評價。風險評價是根據國家規定或行業公認的安全指標,來衡量進出口貿易風險程度的管理過程。風險評價,以風險估測為事實依據,以客觀標準為評價尺度,確定風險程度,制訂風險管理措施,是風險管理的重要環節。
4.選擇風險管理技術。根據進出口貿易風險評價的結果以及風險管理目標,選擇最佳風險管理技術,并加以實施是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的核心。進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技術主要包括控制型技術與財務型技術兩類。
5.風險管理效果評價。是指對風險管理技術適用性及其收益性情況的分析、檢查、修正與評估。二、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管理實務
(一)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的含義
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活動中,債務人獲取商業或貨幣信用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不能按期按量地償還負債的可能性。
(二)進出口貿易信用風險的類型
1.結算信用風險
。1)匯付結算信用風險。匯付是傳統的結算方法,指債務人或付款人通過銀行將款項交付債權人或收款人的結算方式,匯付結算方式下的信用風險因付款先后不同而不同。
(2)托收結算信用風險。托收是指出口商開具匯票或連同貨運單據,委托當地銀行通過它在進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向進口商收取票款的一種方式,托收是一種商業信用,進口商付款與否,托收行與代收行并不承擔責任。
。3)信用證結算風險。信用證,是進口方銀行根據進口商的申請和要求,向出口商開立的,憑規定的單據,在一定期限內,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面保證文件。
2.合同類信用風險
合同類信用風險貫穿于合同磋商、簽訂、履行各個階段,主要包括貿易術語類信用風險、合同磋商階段的信用風險及合同履行階段的信用風險。
(三)進出口信用風險的管理
1.提高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
2.加強對客戶的資信調查
(1)資信調查的途徑:①通過國內的商務機構調查;②借助對方所在國的工商機構、商會、貿易協會及我國駐外使領館調查;③利用銀行等金融機構調查;④通過其他客戶調查;⑤委托專業資信調查機構調查。
。2)資信調查的內容:一是企業的基本信息,二是企業的信用和財務信息。
。3)資信調查工作的要求注意:①企業應根據自身特點,制訂企業資信調查制度;②企業應重視資信調查途徑的可靠性與科學性,提高資信調查人員的專業素質;③要形成長效機制,將資信調查工作持續下去;④資信調查工作要細致,要根據調查目標,科學選擇調查監測指標。
3.完善企業內部風險管理機制
企業要堅持完善內部風險管理機制,建立外貿信用風險的防范機制與決策機制,使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機制更加完善。
4.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充分利用先進金融類產品轉嫁風險
(四)出口信用保險
1.出口信用保險的含義
(1)概念:出口信用保險是國家為推動外貿出口,保障出口企業收匯安全而制定的一項由國家財政提供保險準備金的非贏利、政策性保險業務。
。2)性質:是各國政府為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國家財力為后盾,為企業在出口貿易中的合法權利提供保障的特殊性支持措施。
。3)內容:出口信用保險承保的對象是出口企業的應收賬款,承保的風險主要是人為原因造成的商業信用風險和政治風險。
2.出口信用保險的適用條件
以下出口貿易合同不適用于投保出口信用險:①發貨前或在勞務提供前,價款全部預付的出口合同;②金額和付款期限不確定的出口合同;③不以貨幣結算的貿易合同;④違反我國或進口國法律的貿易合同;⑤投保人與其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合同不能辦理商業風險的保險,但可辦理政治風險保險。 三、外匯風險管理實務
(一)外匯風險的含義
外匯風險是指一定時期的國際經濟交易當中,以外幣計價的資產(或債權)與負債(或債務),由于匯率的變動而引起其價值漲跌的不確定性。
(二)外匯風險的種類
1.交易風險是指以外幣計價的交易,由于該幣與本國貨幣的比值發生變化即匯率變動而引起的損益的不確定性。
2.會計風險是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在企業全球性的經營活動中,因滿足會計制度要求而出現的風險,即因匯率的變化,引起資產負債表上某些項目價值的變化。
3.經濟風險是指由于匯率波動引起公司或企業的未來一定期間的收益發生變化。
(三)外匯風險管理策略
1.完全抵補策略。即采取各種措施消除外匯敞口額,固定預期收益或固定成本,以達到避險的目的。
2.部分抵補策略。即企業采取主動措施消除部分外匯敞口額,同時,保留部分受險金額,這種作法較完全抵補策略風險大,但卻為企業保留了通過國際市場匯率變化獲取額外外匯收入的可能性。
3.完全不抵補策略。即任由外匯敞口金額暴露在外匯風險之中,這種情況適合于匯率波幅不大、外匯業務量小的情況。
(四)外匯風險管理的操作
1.科學選擇幣種規避外匯風險
2.采用平衡抵消法規避外匯風險。其中具體方法有平衡法、組對法、借款法和投資法。
3.開展各種外匯業務規避外匯風險
(1)即期合同法是指具有近期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外匯銀行簽訂出賣或購買外匯的即期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即期交易防范外匯風險需要實現資金的反向流動。
。2)遠期合同法是指具有外匯債權或債務的公司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遠期外匯的合同,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3)期貨交易合同法是指具有遠期外匯債務或債券的公司,委托銀行或經紀人購買或出售相應的外匯期貨,借以消除外匯風險的方法。
。4)期權合同法。期權是指在未來一定時期可以買賣的權力,是買方向賣方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額(指權利金)后擁有的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指美式期權)或未來某一特定日期(指歐式期權)以事先規定好的價格(指履約價格)向賣方購買或出售一定數量的特定標的物的權力,但不負有必須買進或賣出的義務。
。5)掉期合同法是指具有遠期的債務或債權的公司,在與銀行簽訂賣出或買進即期外匯的同時,再買進或賣出相應的遠期外匯,以防范風險的一種方法。
(6)利率互換是交易雙方將同種貨幣不同利率形式的資產或債務相互交換。
4.利用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規避外匯風險
提前收付或拖延收付法就是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將外匯計價結算的收付日期提前或推遲,以避免外匯風險或得到匯價上的好處。
時間:2013-02-28 10:52:59 責任編輯:zgkspx2
課程推薦
- 外貿會計普通班
- 外貿會計特色班
- 外貿會計精品班
- 外貿會計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380元/兩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480元/一門 960元/兩門 |
購買![]() |
- 外貿會計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