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輔導:無形資產退出企業的核算
無形資產退出企業的方式很多,比較常見的是出售和報廢,一般稱為無形資產處置。無形資產處置與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本質存在兩個交集,一是注銷資產賬戶及其相應的資產備抵賬戶;二是資產處置形成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但表現核算本質的形式和過程卻有很大差別。
在核算形式上,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比較成熟和嚴謹。專門設置過渡性賬戶,用來核算處置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收入和成本費用。處置完畢,過渡性賬戶結清為零,完成過渡任務。在核算過程上,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可操作性。它包括三個步驟:注銷相關賬戶;記錄處置收入或費用;結轉處置凈損益。每個步驟單獨核算,整個過程有機聯系。
相較而言,固定資產核算的優勢所在恰恰正是無形資產處置核算的缺憾之處,一是沒有為無形資產處置業務專門設置過渡性賬戶:二是無形資產處置的核算試圖一步到位,只在全部相關業務完成時進行一次會計處理,甚至只做一筆會計分錄。這樣一來,既不能明確反映無形資產凈值,又無法直接表示出處置過程發生的收入與費用,只能從對應的資產和負債賬戶中窺端倪。更重要的問題是,由于無形資產處置尤其是出售業務一般都會發生多個有關事項。其發生的時間有先有后,甚至可能跨越不同會計期間,如果等到相關業務全部結束再來進行會計處理,則完全違背了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和及時性的要求。
當然,假設無形資產處置核算不一步到位,而是在發生時分別進行會計處理,當與處置無形資產有關的事項發生在不同會計期間,即使企業已經將處置收入和威本費用分別計入“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但因它們都是損益類科目,會計期末都要將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而不保留余額,企業也無法實現對無形資產處置采用凈額加以核算和反映的目的,并且,由于處置收入和成本費用在不同會計期間計入“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勢必引起不同會計期間損益的波動。
筆者以為,解決上述弊端,應當設置類似于“固定資產清理”的過渡性賬戶――“無形資產清理”賬戶,專門用來核算無形資產處置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收入和成本費用。處置完畢,“無形資產清理”賬戶結清為零。無形資產處置的核算過程也要借鑒固定資產核算,分成三步進行。1將無形資產轉入清理,借記“無形資產清理”、“累計攤銷”、“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賬戶,貸記“無形資產”賬戶;“無形資產清理”的發生額即無形資產凈值。2發生處置收入,借記“銀行存款”等賬戶,貸記“無形資產清理”賬戶:發生處置費用,借記“無形資產清理”賬戶,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賬戶。3計算并結轉無形資產清理凈損益。如果是凈收益,借記“無形資產清理”賬戶,貸記“營業外收入”賬戶:如果是凈損失,借記“營業外支出”賬戶,貸記“無形資產清理”賬戶。
在這樣的會計處理中,無形資產處置的核算步步為營,無序變為有序。化繁雜為簡單。沿著資金的來龍去脈,完整而清晰地呈現出無形資產處置的全過程,滿足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的要求。同時,無論無形資產處置業務是否跨越會計期間,都能夠及時進行會計處理,并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規定,直接反映出無形資產處置的凈損益。
綜上所述,由于無形資產得到廣泛認同的時間不長,相應的會計核算尚待成熟和完善。為了更加準確、真實地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對無形資產的核算內容、形式、方法以及程序等方面進行改進是必然的。筆者正是基于這一目的,以比較研究法為工具,以會計準則為依據,對比固定資產核算。全面分析了無形資產核算的現行政策和技術;從無形資產的取得到無形資產價值攤銷直至無形資產處置,在充分認識每一階段會計核算要領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改進的措施。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