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A
2 B
【解析】略。
3 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時代的標志。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歷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
4 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殖民剝削的重要形式。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殖民主義者主要是通過海盜式的掠奪土地、財物,欺詐性的貿易和奴隸販賣等方式攫取巨額財富。而在19世紀末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之后,資本輸出成為殖民剝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現瓜分世界的狂潮。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
5 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接著,1843年10月,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如1844年7月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10月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
6 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逐漸開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因為如此,鴉片戰爭就成為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
7 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武裝斗爭。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
8 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被道光皇帝派到廣東領導查禁鴉片和進行抗英斗爭時,就組織人翻譯西方書刊。1841年,他組織翻譯了英國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編成《四洲志》一書。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
9 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魏源在1843年1月編成《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學技術,以期富國強兵,抵御外國侵略,開創了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的新風。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
10 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鴉片戰爭以后,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獨立的中國逐步變成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
11 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見《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
12 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見《中日馬關條約》內容。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
13 C
【解析】略。
14 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著名戰斗及其愛國英雄。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
15 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戰斗失敗的原因。第一,社會制度的是根本原因。第二,經濟技術的落后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失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B。
16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意識的覺醒。在1895年,嚴復就寫了《救亡決論》一文,響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號。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D。
二、多項選擇題
1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點。自公元前5世紀的戰國時代到1840年鴉片戰爭,中國的封建社會前后延續了兩千多年。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經濟占主導的地位。封建社會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 制度。社會結構的特點是族權和政權相結合的封建宗法等級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長制。文化思想體系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2 【答案】A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歐洲資本主義產生的條件。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沖破中世紀神學蒙昧主義的精神束縛,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作了思想上的準備。而15世紀以來的地理大發現,更為歐洲開拓世界市場、發展海外貿易、推動殖民擴張提供了條件,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
3 【答案】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矛盾,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況。其中有: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矛盾,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各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爭奪的矛盾,等等。在這些社會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CD。
4 【答案】A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它們是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的。兩大歷史任務的主題、內容與實現方式都不一樣,前一個任務是從根本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統治秩序,改變落后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后一個任務是要改變近代中國經濟、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狀況,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中國的現代化。前一個任務為后一個任務掃除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后一個任務是前一個任務的最終目的和必然要求。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C。
5 【答案】A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歷次反侵略斗爭失敗的原因。歷次的反侵略戰爭,都是以中國失敗、中國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而告結束的。其原因有:第一,社會制度的 是根本原因。正是 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阻礙了中國人民群眾的廣泛動員和組織,這是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屢遭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第二,經濟技術的落后。19世紀中葉,西方資本主義強國經過工業革命,經濟和技術飛速發展,封建的中國已被遠遠拋在后面。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D。
6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接著,1843年10月,簽訂了中英《虎門條約》。美國、法國等西方列強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如1844年7月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10月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通過這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英國等西方列強在中國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權。如:割占香港島,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外國船艦可在中國領海自由航行,破壞了中國的領海主權;外國人在華不受中國法律管束,享受領事裁判權,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協定關稅,則破壞了中國的關稅主權,等等。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7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列強和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解析見上題。
8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一,資本主義侵略勢力逐步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控制了中國的政治,日益成為支配中國的決定性力量。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日益衰敗并同外國侵略勢力勾結,成為資本主義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社會基礎和統治支柱。第三,中國自然經濟的基礎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廣大地區內保持著,成為中國走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嚴重障礙。第四,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第五,由于近代中國處于資本主義列強的爭奪和間接統治之下,加上中國地域廣大,以及在地方性的農業經濟的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割據勢力的存在,近代中國各地區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是極不平衡的。后來,帝國主義國家還分別支持不同的政治勢力以分裂中國,使中國處于不統一狀態。第六,在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至大批地破產,過著饑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9 【答案】ABCD
【解析】略。
10 【答案】A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雙重性。中國新興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雖然已經產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它的發展很緩慢,力量很軟弱,而且它的大部分與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都有或多或少的聯系。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C。
11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社會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隨著近代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動,不僅舊的階級發生了變化,還有新的階級產生。地主階級本身也發生了某些變化,出現了一批因軍功而升遷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將通過土地剝削獲得的貨幣投資于資本主義工商業,轉化為資本家。舊的被統治階級即農民階級,不少自耕農失去土地,向貧農或雇農轉化。有些成為產業工人的后備軍,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中國資產階級也是近代中國新產生的階級,它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入侵的影響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買辦、商人、地主、官僚投資新式企業轉化而成。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12 【答案】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鴉片戰爭的重要意義。
13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抗擊外國侵略的愛國官兵。在抗擊外國侵略的戰爭中,許多愛國官兵英勇獻身。如:鴉片戰爭期間,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江南提督陳化成、副都統海齡(滿族);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提督史榮椿、樂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戰爭時,致遠艦管帶(艦長)鄧世昌、經遠艦管帶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國。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ABCD。
14 【答案】AB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的經濟方式。鴉片戰爭以后,西方列強通過發動侵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規定外國船艦可在中國領海自由航行,破壞了中國的領海主權,并在中國傾銷商品,經營輕工業和重工業,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
15 【答案】B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人民民族意識覺醒。AD兩項屬于鴉片戰爭后的主要思想,BC兩項才是甲午戰爭后中國人普遍的民族覺醒。
16 【答案】ABC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近代中國社會關系的深刻變化。隨著近代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動,不僅舊的階級發生了變化,還有新的階級產生。不少自耕農民失去土地,向貧農或雇農轉化;部分地主和手工業者受到沖擊,向產業工人轉化。
三、材料分析題
【答案要點】(1)①帝國主義列強通過對中國的軍事侵略,迫使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②西方列強在中國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權。③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中國的社會性質開始發生質的變化,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④通過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列強勒索巨額賠款,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⑤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動,不僅舊的階級發生了變化,還有新的階級產生。
(2)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從中國內部因素來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制度的 ,一是經濟技術的落后。而前者則是更根本的原因。
(3)①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兩對主要矛盾及其斗爭貫穿整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始終,并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②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就是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它們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
(4)①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互相制約是一個重要原因。要實現瓜分中國,帝國主義列強彼此之間必將發生無限糾葛,甚至會爆發戰爭,列強經過反復爭吵、協商,最后認定還是暫緩瓜分中國而采取保全清政府為其共同的統治工具,實行“以華治華”,對自己更為有利。②帝國主義列強不能滅亡和瓜分中國,其根本原因在于中華民族進行的不屈不撓的反侵略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