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區劃調整后的浦東,已經跳出了行政區劃分割的藩籬,現在,它開始準備大干一場了。首先,從“三港三區”聯動開始。
11月18日,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掛牌成立,作為上海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它將統一管理位于浦東面積達20多平方公里的“三區”――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18.68 -0.53%]保稅區(含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的行政事務。
據了解,上海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為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雄,副主任包括上海市委副秘書長、浦東新區區長姜?,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周波,浦東新區副區長戴海波,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簡大年。根據新華社的報道,戴海波是管委會的常務副主任。顯然,這是一個高級別的管理團隊。
“三區”聯動
此前,“三區”分屬浦東和南匯兩區,隨著南匯并入浦東,上海現有的港口和保稅區資源,已全部位于浦東新區。浦東新區沿東海一百多公里的岸線、3400平方公里海域上,由北向南分別分布著外高橋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空港、洋山港和外高橋保稅區、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以及洋山保稅港區,形成了國內要素稟賦最為集中的“三港三區”格局。
8月20日,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曾前往三個保稅區調研,并指出“三港三區”要按照統一管理模式,通過充分授權、搞活主體、政策創新、綜合配套,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問題、第一時間推進發展。
姜?在昨日舉行的“2009上海海洋論壇”上表示,浦東要承擔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重任,主要抓手就是“三港三區”,要在體制、政策、監管、功能等方面入手,推動資源整合,提高整體競爭力。
顯然,管委會的成立是第一步,姜?表示,管委會成立后,將積極推動三區的開發主體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合作,資源共享,實現多方面效應的最大化。
“三個保稅區政策上各有優勢,要做好政策上的銜接,比如洋山保稅港區的營業稅減免,如何在其他保稅區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外高橋保稅區的營運中心政策,如何在機場綜合保稅區以及洋山保稅港區發揮作用,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探索。”姜?說。
與此同時,姜?稱,外高橋保稅區在創新監管模式,實現貿易便利化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同樣要復制到機場綜合保稅區以及洋山保稅港區,進一步簡化通關,推動大通關建設。
雖然上海綜合保稅區管委會是針對“三區”而設,不過,管委會方面則表示,將以“三區”聯動帶動“三港”聯動,實現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機場空運樞紐港在功能上的互補,從而促進上海港口資源優勢的發揮。
“三港三區”功能定位劃分
在管委會成立的同時,三區的功能定位也被清晰化了。
在昨天的揭牌儀式上,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說,在聯動發展的過程中,“三區”將發揮各自優勢。洋山保稅港區重點建設國際航運綜合實驗區,大力發展國際中轉、現代物流、商品展示、倉儲租賃、期貨交割等多層次業務;外高橋保稅區重點建設國際貿易示范區,大力開展國際貿易等貨物和服務貿易功能;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重點建設臨空功能服務先導區,大力發展航空口岸物流、貿易和金融服務等功能。
至于未來的目標,戴海波表示,是要把洋山保稅港區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區域,把外高橋保稅區建成上海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功能前沿,把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建成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港三區”聯動起步以后,浦東新區打造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的一系列舉措也將不斷上演。昨日,浦東新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泉國就匆匆從“2009上海海洋論壇”的會場趕往浦東機場,與其同行的還包括陸家嘴[28.29 -0.28%]功能區管委會主任顧曉鳴,吳泉國透露,他們將在歐洲開展為期10天的招商活動,“招商的對象主要是船公司、船級社、航運金融機構等。”
而上海臨港海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勝海告訴CBN記者,上海市政府可能將組建上海海洋科學院,為上海的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浦東打造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將主要集中在4大區域――洋山臨港航運綜合服務發展區、陸家嘴航運服務發展區、外高橋航運物流發展區、臨空航運服務發展區。姜?透露,在洋山臨港航運綜合服務發展區,免征營業稅、“方便旗”制度和“啟運港退稅政策”、離岸金融等政策試點正在落實推進。
陸家嘴航運服務發展區則正在推進航運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姜?稱,這里將支持航運融資專業銀行和航運保險專業機構設立,支持開展船舶租賃融資業務,推進陸家嘴地區成為重要的航運金融服務區。
根據浦東方面的規劃,姜?表示,浦東成為核心功能區將分3個階段實現。2010年主要是搭好框架,做好規劃;“十二五”期末,構筑體系,初步形成較為完善的航運服務體系;2020年,就要形成規模,航運輻射體系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