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是人才,因為事務所最寶貴的資源是人,事務所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有的人說是管理能力的競爭,事務所是團體作業,管控能力的高低既影響效率,也影響效果;有的人說是關系,關系決定事務所的客源;有的人說是專業水平,因為事務所是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發現錯弊,需要有能力識別錯弊……
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在此對此問題進行探討。按照我的經驗,事務所真正核心的競爭力是:獨立性!
為何這樣說呢?這要從事務所的本質看,事務所的本質是中介,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后,評價管理層受托責任的一種制度安排;是公司股東社會化后,提升公司提供財務信息的有用性的一種制度安排。
因此,事務所要完成其使命,發揮其功能,必須保持獨立,不偏不倚,既要實質獨立,又要形式獨立。實質獨立方能得出公允結論;形式獨立,方能取信于人。
如果來自一家公司的收入占到事務所收入的很大比重,事務所在審計這家公司保持獨立性會存在很大難度,尤其是得出的審計結論對于管理當局不利時,難免存在妥協;而且即使付出努力,保持了獨立,社會公眾也會對審計結論存有疑問。
對于這個問題,我有很深的體會。
最早我在一家地區算較大的事務所時,年收入5萬元的客戶就算是大客戶了,每年所長們都要給客戶拜年,自然在審計中出現爭論,客戶一個電話就到所長那了,項目負責人發言權是很小的;
后來到了一家大事務所,年收入5萬的客戶不算大客戶了,連中客戶都算不上,基本上項目負責人就可以和客戶溝通了,這時候調整意見基本上就會被客戶采納,如果不采納,也會毫不猶豫給予非標意見。
在后來,離開事務所,到了一家中央企業。由四大負責審計,實事求是地說,大部分四大的人技術水平倒沒有決定高出多少,但是其獨立性倒是非常高。因為雖然我們也是他們的重點客戶,但是他們收入來源廣,因此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且可以和董事長溝通,被采納的概率就高。
當然,四大的合伙人專業水準也非常高;大項目管理能力也非常突出。但是最值得稱道的還是獨立性。
獨立性和收入規模與來源是密切相關的。這就是我堅決支持事務所做大做強的原因。
當然以上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
從這幾天的討論來看,大多數同仁認為人才是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任何競爭歸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競爭,何況事務所是人才密集型的行業。但是靠什么吸引人才呢?不外乎優厚的待遇和快速成長的環境,或者二者兼具。所謂有了梧桐樹,自然會飛來金鳳凰。而事務所做大做強,獨立性得到提高,信譽可能得到提到,議價能力也會增強,抗風險的能力也會增強,自然也能夠提供好一點的待遇和機會。有利于形成人才聚集效應。如果規模太小,業務單一,很難拿到大項目,也難以提高員工的待遇,給員工提供的發展機會也好,即使有人才,人才還是會離開的。
另外,有些同仁認為事務所的核心競爭力在于社會關系。不必諱言關系的重要性。當然現在關系被美名曰人脈。很多時候,關系意味著客戶,意味著資源,關系就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點,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轉軌時期的中國尤其如此。但是僅僅有關系是不行的,條件差不多的時候有關系者勝出,但是條件差的太多的時候就不行了。這一點國資委招標可以作為例證,要中標首先要入圍才行。規模太小,業務單一,關系相對就少;規模大了,人脈就深厚些,這是很淺顯的道理。因此,做大做強和培植人脈相得益彰,而不是相反。
當然,雖然做大做強常常相提并論,但是大不一定是強。然而小一定不會強,特別在需要獨立性的審計上。當然小事務所可以在一些特別領域上勝出,但那些領域未必一定要以事務所的形式去做。
需要補充的是,大一定是統一的大,而不是形式的大,小舢板再多,捆綁起來也不是航空母艦,也無法抵御大風大浪。
(中國會計視野社區 大鵬 2009-1-8)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