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幾年前,老李在一次計算機信息課程的業務進修中,學到了不少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知識。這一下開拓了他的視野,并極大地激發了他關注會計電算化的興趣。
老李名叫李春生,是中國民主建國會天津市漢沽區會員、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會計師。
在計算機還不是很普及的時候,老李就開始搗鼓單位的財務軟件。作為會計人,成本是老李非常關注的。
老李說,當初手工記賬的時候,差錯率很高。有時為了1分錢,在對賬核算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實現會計電算化以后,這些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盡管會計電算化提高了效率,但是與傳統手工記賬相比,職務相分離與職權不相容的原則無法遵從,加大了會計信息制作過程的控制難度。
隨著會計電算化系統在全國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的廣泛應用,加強會計電算化內部控制得到了社會廣泛的關注。
財政部還于2001年6月頒布了《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試行)》,并明確指出,“電子信息技術控制要求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一篇論文
如何消除和減少人為操作因素,也是老李在會計工作一線一直琢磨的問題。
老李介紹,當時很多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授權存在安全隱患。因為傳統手工會計在授權下,對于每一項業務的每個環節都有相應會計人員的簽名或印章,想要仿寫簽名或仿造印章具有一定的難度。
但會計電算化系統的授權方式是口令授權,口令授權存在于計算機系統內部。而口令對于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的人來說,算不上什么難事,他們可以繞過財務軟件的相關控制措施,登錄財務數據庫進入財務報表等系統,所有的財務信息盡收眼底。
對于老李來說,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會計電算化系統下差錯的重復性和蔓延性。在傳統手工會計系統下,會計數據的處理環節相對分散,一個環節數據出現了錯誤,可以在下一個環節發現并更正。
但是,會計電算化系統實行了數據集中化、自動化處理,數據可以進行多次轉入與拷貝,導致一個業務的數據錯誤往往會重復出現幾次,從一個環節蔓延至其他環節,導致整個系統的數據失真。
在2007年,老李由于工作需要,結合工作實踐和思考,寫成了一篇《關于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的建議》的論文。一個提案
“當時,我看了李春生的那篇建議后,覺得很有意義。”天津市漢沽區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建國會天津市漢沽區會員、辦公室主任周紅智說,“于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于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的提案》。”
此項提案于是通過天津市民主建國會,提交給了民建中央,最后由民建中央提交給了2008年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
老李沒有想到,一個基層會計的建議,最后成了全國政協會議的提案。
同時,讓周紅智沒有想到的是,在2008年民建中央提交全國政協的22件提案中,就有李春生的建議轉化的《民建中央關于加強會計電算化系統內部控制的提案》。
在民建中央提交的這件提案中,重點建議了3點:實施財務人員監督管理制度、建立財務辦公電算化管理制度和加強對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全過程控制。
更令周紅智和老李沒有想到的是,在2008年全國政協會議結束后,財政部迅速給予了答復――同意建立人員監督管理制度和財務電算化管理制度,并在相繼出臺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體現了提案的建議。
采訪手記
在接到這個選題的時候,我并沒有想到“找人”是如此的困難。
按照電話找人的原則,一般不超過6人,就可以找到你所要找的人,但是此次卻失效了。我從中央找到地方,整整經歷了7個部門,找了8個聯系人,才最終找到了老李。整整歷時一星期。
其間,老李因為工作變動,調離了原單位。天津市漢沽區委無法聯系上老李。區委的周紅智只是告訴記者,試著找找看。
第二天以后,在電話找到周紅智的時候,周紅智轉告我,老李不想接受采訪。在記者的再三要求下,周紅智告訴了老李新單位的電話號碼。
拿到這個號碼后,我感覺比采訪到老李還高興,但是連續打了兩天,都無人接聽。在本周一,我試著以再打一次的心態又打了過去。等到電話響到第三聲的時候,我結巴地說,“請問李春生在嗎?”
電話那邊傳來了,“我就是”。
(中國會計報 周智濤 2009-3-13)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