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對風險檢測、計量及管理流程的投入,這不僅是首席財務官的工作重點,也應該成為股東和董事優先考慮的問題。他們的重點應該包括制定風險管理政策、流程、體系,來應對瞬息萬變的經濟環境。
應對金融危機的一個必須且穩妥的做法就是加強監管,避免去年的毀滅性事件重演。我們應該采取更加協調一致的全球應對措施,增進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管 理和審慎監督,只有這樣,方可扭轉當前的信心低潮。
日前,20國集團領導人明確表示支持監管者根據國際最佳做法改善銀行風險管理做法,鼓勵金融機構重新檢查其內部控制政策,執行更穩妥的風險管理政策,這樣堅定的決心贏得了各界的贊譽。
這些措施直指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根源:缺乏約束力的擔保原則、激進的風險管理政策、日益復雜模糊的金融產品以及由利益沖突導致的違背道德的借貸做法。
到目前為止,危機恢復計劃主要集中于采用有針對性的社會保障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費和就業,同時增加對交通、能源等一系列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
經濟刺激方案總是領先于一些主要的結構性改革,而在這一過渡時期,非金融和金融部門都應 采用合理的風險管理政策。重新評估自身管理,合理有效地管理風險,方能保證全球銀行業和金融業承擔過度風險的做法不會繼續,確保這一問題不會在金融復蘇階段重演。
會計行業不能與當前的戰略性議題、企業、經濟和財務問題分割。
恰恰相反,會計行業必須首當其沖,推動公開、透明的治理做法,改善風險管理。為發揮這一作用,會計業要積極支持設計、執行合理公正的會計方法、財務報告和披露準則。
各界真正擔負起改善風險管理系統的責任,將會確保有效地降低已知風險,及早發現未知風險。現有的金融風險源于治理失效和風險管理失靈,如果不齊心協力地解決這一問題,當下的金融動蕩必將重演。
(中國會計報 吉奧弗?瑞金 2009-4-3)
(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