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D |
解析:對于同一個項目,實體現金流量法和股權現金流量法計算的凈現值不一定相等(不過結論一定相同,同為零或同為正數或同為負數),所以,選項A的說法錯誤;如果市場是完善的,增加債務比重并不會降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所以,選項C的說法錯誤;實體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債權現金流量,計算實體現金流量時,認為債權人也是投資者,債權人投入的資金與股東投入的資金沒有任何差別,對于同一個項目而言,不管籌資方式如何,由于投入的資金總量相同,因此,實體現金流量一定相同,與籌資方式無關,或者說,當債權現金流量增加時,股權現金流量會等額減少,實體現金流量不變,所以,實體現金流量不包括財務風險,而股權現金流量包括財務風險,因此,實體現金流量比股權現金流量的風險小,選項D的說法錯誤。 |
答案:ABCD |
答案:BCD |
解析: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利息費用,所以,選項A的說法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是: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表明一元的利息費用有多少倍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作保障。營運資本=長期資本-長期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長期資本-長期資產)+流動負債,因此,營運資本為正數,表明長期資本的數額大于長期資產,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動資產。選項B的說法正確。流動資產=營運資本+流動負債,全部流動資產都由營運資本提供資金來源,意味著“流動資產=營運資本”,即流動負債=0,所以,企業沒有任何償債壓力。選項C的說法正確。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如果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相等,并不足以保證償債,因為債務的到期與流動資產的現金生成不可能同步同量。企業必須保持流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即保有一定數額的營運資本作為緩沖,以防止流動負債“穿透”流動資產。所以說,營運資本是流動負債“穿透”流動資產的緩沖墊。即選項D的說法正確。 |
答案:A |
解析:第一季度初產成品存貨=1000×10%=100(件),第一季度末產成品存貨=1200×10%=120(件),第一季度產量=1000+120-100=1020(件)。 |
答案:B |
解析:賬戶分析法是根據各個賬戶(包括明細賬戶)的本期發生額,通過直接判斷或比例分配,對成本進行估計的一種方法,所以選項B的說法不正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