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
解析:仿冒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以種種不實手段對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作虛假表示、說明或承諾,或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成果推銷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使用戶或消費者產生誤解;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同業競爭者的利益或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的規定,仿冒行為包括以下4種:(一)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四)在商品上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偽造產地,對商品質量作引人誤解的虛假表示,只有B項是仿冒行為。A項的行為是虛假宣傳行為;C項的行為不正當有獎銷售;D項是正當的經營銷售行為。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
答案:C |
解析:本題考核點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民事責任。經營者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 |
答案:AB |
解析:本題考核點是反壟斷法禁止的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選項C的規定合法;選項D不屬于《反壟斷法》禁止的范圍,適用其他法律法規。 |
答案:AB |
解析:本題考核點是經營者集中。經營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1)參與集中的一個經營者擁有其他每個經營者5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者資產的;(2)參與集中的每個經營者50%以上有表決權的股份或者資產被同一個未參與集中的經營者擁有的。 |
答案:B |
解析:本題考核點是金融業經營者集中申報營業額計算的特殊規則。保險公司集中申報營業額的計算公式為:營業額=(保費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