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第二章預習講義(5)
第四節 貸款和應收款項
一、貸款和應收款項概述
貸款和應收款項,是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的非衍生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一般企業因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形成的應收款項、商業銀行發放的貸款等,由于在活躍的市場上沒有報價,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從而可以劃分為此類。
企業所持證券投資基金或類似基金,不應當劃分為貸款和應收款項。
二、貸款和應收款項的會計處理
貸款和應收款項的會計處理 | 初始計量 | 按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計量 |
后續計量 | 采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 | |
處置 | 處置時,售價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
(一)貸款
1.未發生減值
(1)企業發放的貸款
借:貸款――本金(本金)
貸:吸收存款等
貸款――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借方)
(2)資產負債表日
借:應收利息(按貸款的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計算確定)
貸款――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利息收入(按貸款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
合同利率與實際利率差異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計算確定利息收入。
(3)收回貸款時
借:吸收存款等
貸:貸款――本金
應收利息
利息收入(差額)
2.發生減值
(1)資產負債表日,確定貸款發生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貸款損失準備
同時:
借:貸款――已減值
貸:貸款(本金、利息調整)
【提示】為了區分正常貸款和不良貸款,當貸款發生減值時,要將“貸款(本金、利息調整)”轉入“貸款――已減值”,這樣做的目的便于金融業加強貸款的管理。
(2)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利息收入
借:貸款損失準備(按貸款的攤余成本和實際利率計算確定的利息收入)
貸:利息收入
同時,將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計算確定的應收利息金額進行表外登記。
(3)收回貸款
借:吸收存款等
貸款損失準備(相關貸款損失準備余額)
貸:貸款――已減值
資產減值損失(差額)
3.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貸款
借:貸款損失準備
貸:貸款――已減值
4.已確認并轉銷的貸款以后又收回
借:貸款――已減值
貸:貸款損失準備
借:吸收存款等
貸:貸款――已減值
資產減值損失(差額)
教材P40【例2-7】20×6年1月1日,EFG銀行向某客戶發放一筆貸款100 000 000元,期限2年,合同利率10%,按季計、結息。假定該貸款發放無交易費用,實際利率與合同利率相同,每半年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一次。其他資料如下:
(1)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別確認貸款利息2 500 000元。
(2)20×6年12月31日,綜合分析與該貸款有關的因素,發現該貸款存在減值跡象,采用單項計提減值準備的方式確認減值損失10 000 000元。
(3)20×7年3月31日,從客戶收到利息1 000 000元,且預期20×7年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很可能收不到利息。
(4)20×7年4月1日,經協商,EFG銀行從客戶取得一項房地產(固定資產)充作抵債資產,該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85 000 000元,自此EFG銀行與客戶的債權債務關系了結;相關手續辦理過程中發生稅費200 000元。EFG銀行擬將其處置,不轉作自用固定資產;在實際處置前暫時對外出租。
(5)20×7年6月30日,從租戶處收到上述房地產的租金800 000元。當日,該房地產的可變現凈值為84 000 000元。
(6)20×7年12月31日,從租戶處收到上述房地產租金1 600 000元。EFG銀行當年為該房地產發生維修費用200 000元,并不打算再出租。
(7)20×7年12月31日,該房地產的可變現凈值為83 000 000元。
(8)20×8年1月1日,EFG銀行將該房地產處置,取得價款83 000 000元,發生相關稅費1 500 000元。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EFG銀行的賬務處理如下:
(1)發放貸款:
借:貸款――本金 100 000 000
貸:吸收存款 100 000 000
(2)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別確認貸款利息:
借:應收利息 2 500 000
貸:利息收入 2 500 000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或吸收存款) 2 500 000
貸:應收利息 2 500 000
(3)20×6年12月31日,確認減值損失10 000 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10 000 000
貸:貸款損失準備 10 000 000
借:貸款――已減值 100 000 000
貸:貸款――本金 100 000 0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100 000 000-10 000 000=90 000 000(元)
(4)20×7年3月31日,確認從客戶收到利息1 000 000元: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或吸收存款) 1 000 000
貸:貸款――已減值 1 000 000
按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為基礎應確認的利息收入=90 000 000×10%/4=2 250 000(元)
借:貸款損失準備 2 250 000
貸:利息收入 2 250 0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90 000 000-1 000 000+2 250 000=91 250 000(元)
3.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貸款
借:貸款損失準備
貸:貸款――已減值
4.已確認并轉銷的貸款以后又收回
借:貸款――已減值
貸:貸款損失準備
借:吸收存款等
貸:貸款――已減值
資產減值損失(差額)
教材P40【例2-7】20×6年1月1日,EFG銀行向某客戶發放一筆貸款100 000 000元,期限2年,合同利率10%,按季計、結息。假定該貸款發放無交易費用,實際利率與合同利率相同,每半年對貸款進行減值測試一次。其他資料如下:
(1)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別確認貸款利息2 500 000元。
(2)20×6年12月31日,綜合分析與該貸款有關的因素,發現該貸款存在減值跡象,采用單項計提減值準備的方式確認減值損失10 000 000元。
(3)20×7年3月31日,從客戶收到利息1 000 000元,且預期20×7年度第二季度末和第三季度末很可能收不到利息。
(4)20×7年4月1日,經協商,EFG銀行從客戶取得一項房地產(固定資產)充作抵債資產,該房地產的公允價值為85 000 000元,自此EFG銀行與客戶的債權債務關系了結;相關手續辦理過程中發生稅費200 000元。EFG銀行擬將其處置,不轉作自用固定資產;在實際處置前暫時對外出租。
(5)20×7年6月30日,從租戶處收到上述房地產的租金800 000元。當日,該房地產的可變現凈值為84 000 000元。
(6)20×7年12月31日,從租戶處收到上述房地產租金1 600 000元。EFG銀行當年為該房地產發生維修費用200 000元,并不打算再出租。
(7)20×7年12月31日,該房地產的可變現凈值為83 000 000元。
(8)20×8年1月1日,EFG銀行將該房地產處置,取得價款83 000 000元,發生相關稅費1 500 000元。
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EFG銀行的賬務處理如下:
(1)發放貸款:
借:貸款――本金 100 000 000
貸:吸收存款 100 000 000
(2)20×6年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和12月31日,分別確認貸款利息:
借:應收利息 2 500 000
貸:利息收入 2 500 000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或吸收存款) 2 500 000
貸:應收利息 2 500 000
(3)20×6年12月31日,確認減值損失10 000 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 10 000 000
貸:貸款損失準備 10 000 000
借:貸款――已減值 100 000 000
貸:貸款――本金 100 000 0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100 000 000-10 000 000=90 000 000(元)
(4)20×7年3月31日,確認從客戶收到利息1 000 000元:
借:存放中央銀行款項(或吸收存款) 1 000 000
貸:貸款――已減值 1 000 000
按實際利率法以攤余成本為基礎應確認的利息收入=90 000 000×10%/4=2 250 000(元)
借:貸款損失準備 2 250 000
貸:利息收入 2 250 000
此時,貸款的攤余成本=90 000 000-1 000 000+2 250 000=91 250 000(元)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