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基礎第三章會計等式
第一節 會計等式
會計等式是反映個會計要素之間平衡關系的計算公式,它揭示了會計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從實質上看,會計等式揭示了會計主體的產權關系、基本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由于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表要素和利潤表要素,相應地也有兩個不同的會計等式。
一、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的資產來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資本和債權人的借入資金及其在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效益,分別歸屬于所有者和債權人。歸屬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權益;歸屬于債權人的部分形成債權人權益(即企業的負債)。資產來源于權益(包括所有者權益和債權人權益),資產與權益必然相等。可以用數學公式將資產與權益關系表示如下:
資產=權益→資產=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上述等式是會計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稱為“會計基本等式”,它反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三個靜態會計要素之間的基本數量關系。資產與權益的恒等式關系是復式記賬法的理論基礎,也是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的依據。下面舉例說明資產與權益之間的平衡關系,以及經濟業務的發生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企業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必然會引起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會計要素發生增減變動。但是不論發生任何交易,都不會破壞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
企業交易或事項多種多樣,但是從引起的增減變動情況來看,不外乎四種類型:
(一)資金進入企業
資金進入企業是指資金的籌集,包括企業吸收投資者投入資本和舉借債務。這類交易或事項引起資產與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額增加。
1.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引起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同時等額增加
【例3-1】滬東公司收到投資方投入的設備一臺,投資合同約定其價值30 000元(假定該約定價值公允)。
[答疑編號052030101]
【分析】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資產(固定資產)增加30 000元,同時使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30 000元。由于資產與權益等額增加,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2.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引起資產和負債同時等額增加
【例3―2】滬東公司從銀行取得6個月期借款100 000元,存入公司存款賬戶。
[答疑編號052030102]
【分析】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資產(銀行存款)增加l00 000元,同時使企業的負債(短期借款)增加l00 000元。由于資產與權益等額增加,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二)資金占用形態的變化
資金占用形態的變化是指企業資金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分布使用和存在的形態變化。這類交易或事項引起資產項目之間的此增彼減,但資產和權益總額不變。
【3-3】滬東公司從銀行提取現金2 000元,以備零星開支之用。
[答疑編號052030103]
【分析】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一項資產(庫存現金)增加2 000元,而另一項資產(銀行存款)減少2 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的資產總額不變,權益總額也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三)資金權益的變化
資金權益的變化是指資金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不同項目的增減變化。這類交易或事項引起不同負債項目之間、所有者權益項目之間、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之間的此增彼減,但資產和權益總額不變。
1.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使負債不同項目之間此增彼減
【3―4】
滬東公司開出并承兌面值為20 000元的商業匯票一份,抵付前欠某單位貨款。
[答疑編號052030104]
『正確答案』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一項負債(應付票據)增加20 000元,而另一項負債(應付賬款)減少20 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負債總額、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2.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使所有者權益不同項目之間此增彼減
【3―5】
滬東公司按規定辦妥增資手續后,將資本公積20 000元轉增實收資本。
[答疑編號052030105]
『正確答案』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一項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20 000元,而另一項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減少20 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所有者權益總額、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3.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使負債增加、所有者權益減少
【3―6】
滬東公司按規定分配給投資者利潤50 000元,款項尚未支付。
[答疑編號052030106]
『正確答案』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負債(應付股利)增加50 000元,使所有者權益(未分配利潤)減少50 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4.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使負債減少、所有者權益增加
【3―7】滬東公司將應付給投資者的股利30 000元,經投資者同意并按規定辦妥增資手續后,轉作投資者向企業的投資。
[答疑編號052030107]
【分析】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負債(應付股利)減少30 000元,使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30 000元,增減金額相等。由于企業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變,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四)資金退出企業
資金退出企業是指企業償付負債和因減資而退還所有者投入資本。這類交易或事項引起資產與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額減少。
1.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引起資產和負債同時等額減少
【3―8】滬東公司以銀行存款10 000元償還前欠某單位賬款。
[答疑編號052030108]
『正確答案』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資產(銀行存款)減少l0 000元,使負債(應付賬款)減少l0 000元。由于資產與權益等額減少,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2.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引起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同時等額減少
【3―9】滬東公司按規定辦妥減資手續,退還某投資方的投資50 000元,并以銀行存款支付。
[答疑編號052030109]
【分析】該經濟業務的發生,使企業的資產(銀行存款)減少50 000元,使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減少50 000元。由于資產與權益等額減少,不破壞會計基本等式。
上述四種類型的交易或事項對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影響見表3―2(教材38頁)。
滬東公司的資產總額和權益總額在2009年1月1日都是800 000元。2009年1月,四種類型九筆交易或事項的發生,引起資產總額增加132 000元,減少62 000元;引起權益總額增加250 000元,減少l80 000元。上述交易或事項發生后,使滬東公司的資產總額與權益總額都凈增加70 000元,即由期初的800 000元變為870 000元,會計基本等式仍然成立。
二、收入-費用=利潤
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就要從生產經營過程中獲取收入,也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費用。收入和費用配比,其差額就是企業的經營成果。收入大于費用的差額為實現的利潤,反之為發生的虧損。“收入-費用=利潤”這一等式反映的是企業資金運動的絕對運動形式,即資金運動的三個動態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和企業在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說明了企業利潤的實現過程。因此,收入、費用和利潤是構成利潤表的三個基本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之間的上述關系也是企業編制利潤表的基礎。
【3―10】滬東公司生產經營A產品,其單位售價為600元,單位成本為420元,假定不考慮增值稅。2009年1月份,滬東公司向本市某商場銷售A產品50臺,價款30 000元收妥存入銀行;按合同規定銷售給外地某單位A產品60臺,產品已發出,價款36 000元尚未收到;以銀行存款支付A產品展覽費和廣告費3 000元、支付當月短期借款的利息費用1 000元、支付業務招待費等管理費用3 800元;當月確認的所得稅費用和應交所得稅為3 000元,所得稅當即以銀行存款繳納。
[答疑編號052030110]
【分析】上述交易或事項的發生,使企業的銀行存款凈增加l9 200元[30 000-(3 000+1 000+3 800+3 000)],應收賬款增加36 000元,庫存商品減少46 200元(420 × 1 10),資產凈增加9 000元(19 200+36 000―46 200);實現收入66 000元,發生營業成本46 200元,發生期間費用7 800元,所得稅費用3 000元,收入扣除費用后,凈利洞為9 000元。
三、會計等式之間的勾稽關系
“資產=負債+所確者權益”反映的是資金運動的靜態狀況,“收入-費用=利潤”反映的是資金運動的動態狀況。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但運動的結果最終總要以相對靜止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資金運動的動態狀況最后必然反映到各項靜態會計要素的變化上,從而使兩個會計等式之間建立起勾稽關系。也就是說,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經營成果能夠對資產和所有者權益產生影響:收入可導致企業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費用可導致企業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最終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所以,一定時期的經營成果必然影響一定時點的財務狀況。把一定會計期間的六個會計要素聯系起來,就可得到以下公式: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