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CD |
解析:通常,股東同時采取監督和激勵兩種方式來協調自己和經營者的目標。盡管如此仍不可能使經營者完全按照股東的意愿行動,經營者仍然可能采取一些對自己有利而不符合股東最大利益的決策,并由此給股東帶來一定的損失。監督成本、激勵成本和偏離股東目標的損失之間此消彼長,相互制約。股東要權衡輕重,力求找出能使監督成本、激勵成本和偏離股東目標的損失三項之和最小的解決辦法,它就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
答案:D |
解析:通常,股東同時采取監督和激勵兩種方式來協調自己和經營者的目標。盡管如此仍不可能使經營者完全按照股東的意愿行動,經營者仍然可能采取一些對自己有利而不符合股東最大利益的決策,并由此給股東帶來一定的損失。監督成本、激勵成本和偏離股東目標的損失之間此消彼長,相互制約。股東要權衡輕重,力求找出能使監督成本、激勵成本和偏離股東目標的損失三項之和最小的解決辦法,它就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
答案:A |
解析:內含增長率是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為0時的增長率。由于教材中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的公式中沒有涉及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而本題中給出了這個數據,因此,需要分析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與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之間的關系。公式推導如下: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經營資產/銷售收入-經營負債/銷售收入-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凈經營資產/銷售收入-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1/凈經營資產周轉次數-計劃銷售凈利率×[(1+增長率)/增長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設內含增長率為g,將有關數據代入上式,并令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為0,則得: 1/1.653-4.5%×(1+g)/g×(1-30%)=0 0.605=3.15%×(1+g)/g 19.21=(1+g)/g 1+g=19.21g 解之得,g=5.5% |
答案:A |
解析:第一道工序在產品平均完工程度=40×50%/100=20% 第二道工序在產品平均完工程度=(40+40×50%)/100=60% 第三道工序在產品平均完工程度=(80+20×50%)/100=90% 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20%×100+60%×50+90%×80=122(件) |
答案:B |
解析:凈現值是絕對數指標,反映投資的效益,現值指數是相對數指標,反映投資的效率。投資方案的實際投資收益率是內含報酬率,凈現值和現值指數是根據事先給定的折現率計算的,但都不能直接反映項目的實際投資報酬率。由于都需要計算現金流量的現值,所以,都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