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會計第十三章預習講義(4)
第四節 或有事項的列報
一、預計負債的列報
(一)預計負債的種類、形成原因以及經濟利益流出不確定性的說明。
(二)各類預計負債的期初、期末余額和本期變動情況。
(三)與預計負債有關的預期補償金額和本期已確認的預期補償金額。
二、或有負債的披露
或有負債無論作為潛在義務還是現時義務,均不符合負債的確認條件,因而不予確認。但是,除非或有負債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否則企業應當在附注中披露有關信息。
或有負債(不包括極小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或有負債)。
(一)或有負債的種類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未決訴訟、未決仲裁、對外提供擔保等形成的或有負債。
(二)經濟利益流出不確定性的說明。
(三)或有負債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以及獲得補償的可能性;無法預計的,應當說明原因。
在涉及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情況下,按相關規定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預期對企業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的,企業無須披露這些信息,但應當披露該未決訴訟、未決仲裁的性質,以及沒有披露這些信息的事實和原因。
三、或有資產的披露
企業通常不應當披露或有資產。但或有資產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應當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預計產生的財務影響等。
【例題12?多選題】下列關于或有事項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均不確認
B.當或有資產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則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
C.或有資產一般不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資產很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則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
D.一樁經濟案件,若企業有98%的可能性獲得補償100萬元,則企業就應將其確認為資產
E.或有負債符合一定條件時,企業應將其確認為負債
[答案]AC
[解析]或有事項符合一定條件時,企業可以將其確認為負債或資產,而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不應確認。或有資產一般不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但或有資產很有可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則應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因此,選項A和C正確。或有事項確認為資產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1)相關義務已確認為負債,(2)從第三方或他方得到補償基本確定。
【例題13?多選題】甲股份有限公司在編制本年度財務報告時,對有關的或有事項進行了檢查,包括:(1)正在訴訟過程中的經濟案件估計很可能勝訴并可獲得2000000元的賠償;(2)由于甲公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污染了河水,有關環保部門正在進行調查,估計很可能支付賠償金額1000000元;(3)甲公司為A公司提供銀行借款擔保,擔保金額5000000元,甲公司了解到A公司近期的財務狀況不佳,可能無法支付將于次年5月20日到期的銀行借款3000000元。甲公司在本年度財務報告中,對上述或有事項的處理正確的有()。
A.甲公司將訴訟過程中很可能獲得的2000000元賠償款確認為資產,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B.甲公司未將訴訟過程中很可能獲得的2000000元賠償款確認為資產,但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C.甲公司將因污染環境而很可能發生的1000000元賠償款確認為負債,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D.甲公司將為A公司提供的、A公司可能無法支付的3000000元擔保確認為負債,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E.甲公司將為A公司提供的、A公司可能無法支付的3000000元擔保未確認為負債,但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作了披露
[答案]BCE
[解析]將或有事項確認為資產的條件是,與或有事項有關的業務已經確認為負債,清償負債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預期由第三方補償,則補償金額只能在基本確定能收到時,作為資產單獨確認;蛴匈Y產很可能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應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因此選項A不正確,選項B正確。或有事項確認為負債應同時符合三個條件:(1)該義務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2)履行該義務很可能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3)該義務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對于因或有事項而確認的負債,企業應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項目反映,并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作相應披露。因此,選項C正確,選項D不正確。因債務擔保產生的或有負債應在財務報表中披露,因此選項E正確。
【例題14】甲公司為上市公司,該公司內部審計部門在對其20×8年度財務報表進行內審時,對以下交易或事項的會計處理提出疑問:
(1)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有以下兩份尚未履行的合同:
、20×8年2月,甲公司與乙公司簽訂一份不可撤銷合同,約定在20×9年3月以每箱2萬元的價格向乙公司銷售l00箱A產品;乙公司應預付定金20萬元,若甲公司違約,雙倍返還定金。
20×8年l2月31日,甲公司的庫存中沒有A產品及生產該產品所需原材料。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甲公司預計每箱A產品的生產成本為2.3萬元。
②20×8年8月,甲公司與丙公司簽訂一份B產品銷售合同,約定在20×9年2月底以每件0.3萬元的價格向丙公司銷售300件B產品,違約金為合同總價款的20%。
20×8年l2月31日,甲公司庫存B產品300件,成本總額為120萬元,按目前市場價格計算的市價總額為l40萬元。假定甲公司銷售B產品不發生銷售費用。
因上述合同至20×8年12月31日尚未完全履行,甲公司20×8年將收到的乙公司定金確認為預收賬款,未進行其他會計處理,其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20
貸:預收賬款 20
[答案]
事項(1)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待執行合同變成虧損合同時,企業擁有合同標的資產的,應當先對標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并按規定確認減值損失,如預計虧損超過該減值損失,應將超過部分確認為預計負債。無合同標的資產的,虧損合同相關義務滿足預計負債確認條件時,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預計負債的金額應是執行合同發生的損失和撤銷合同損失的較低者。
A產品:執行合同發生的損失=100×(2.3-2)=30(萬元),不執行合同發生的損失為20萬元(多返還的定金),應確認預計負債為20萬元。
對B產品,若執行合同,則發生損失=120-300×0.3=30(萬元);若不執行合同,則支付違約金=300×0.3×20%=18(萬元),且按目前市場價格銷售可獲利20(萬元),即不執行合同,B產品可獲利20(萬元)。因此,甲公司應選擇支付違約金方案,確認預計負債18(萬元)。更正分錄如下:
借:營業外支出 38
貸:預計負債 38
(2)甲公司為工業生產企業,從20×7年1月起為售出產品提供“三包”服務,規定產品出售后一定期限內出現質量問題,負責退換或免費提供修理。甲公司為C產品“三包”確認的預計負債在20×8年年初賬面余額為8萬元,C產品已于20×7年7月31日停止生產,C產品的“三包”截止日期為2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庫存的C產品已于20×7年底以前全部售出。20×8年第四季度發生的C產品“三包’’費用為5萬元(均為人工成本),其他各季度均未發生“三包”費用。甲公司20×8年會計處理如下:
借:預計負債 5
貸:應付職工薪酬 5
要求:根據資料(1)和(2),逐項判斷甲公司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簡要說明理由,并編制更正有關會計差錯的會計分錄(有關會計差錯更正按當期差錯處理,不要求編制結轉損益的會計分錄)。
[答案]
事項(2)會計處理不正確。理由:已對其確認預計負債的產品,如企業不再生產,應在相應的產品質量保證期滿后,將“預計負債―產品質量保證”余額沖銷,不留余額。更正分錄如下:
借:預計負債 3
貸:銷售費用 3
本章小結
1.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的概念
2.預計負債的確定和計量
3.或有事項會計的具體應用
課程推薦
- 注冊會計師普通班
- 注冊會計師特色班
- 注冊會計師精品班
- 注冊會計師實驗班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普通班 | 班次特色 |
20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3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精品班 | 班次特色 |
650元/一門 | 購買![]() |
課程班次 | 課程介紹 | 價格 | 購買 |
---|---|---|---|
實驗班 |
班次特色 |
900元/一門 | 購買![]() |
- 注冊會計師機考模擬系統綜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