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稅務師《稅法二》第一章精講講義:第3節

【例題1·計算題】某玻璃廠2010年銷售收入2800萬元,對災區重建捐贈自產產品一批,不含稅市價200萬元,收取某項專利技術使用費 200萬元,對外投資獲得的投資收益200萬元。廣告費支出300萬元,業務宣傳費340萬元,則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調整所得是多少?
【答案及解析】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扣除標準=(2800+200+200)×15%=480(萬元),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實際發生額=300+340=640(萬元),超標準640-480=160(萬元),
調整所得就是160萬元。
【例題2·單選題】2008年某居民企業實現收入2000萬元,發生現金折扣l00萬元,接受捐贈收入100萬元,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收入20 萬元。該企業當年實際發生業務招待費30萬元,廣告費240萬元,業務宣傳費80萬元。2008年度該企業可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合 計( )萬元。
A.294.5 B.310 C.325.5 D.330
【答案】B
【解析】銷售商品涉及現金折扣,應按照折扣前的金額確定銷售收入。業務招待費按發生額的60%扣除,但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5‰;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不得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15%。可扣除業務招待費=2000×5‰=10<30×60%;
可扣除廣告費、業務宣傳費=2000×15%=300(萬元);
2008年度該企業可稅前扣除的業務招待費、廣告費、業務宣傳費合計=10+300=310(萬元)。
9.環境保護專項資金
企業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規定提取的用于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等方面的專項資金準予扣除;上述專項資金提取后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
【解釋1】注意是提取數而不是發生數。(可以提而不用)
【解釋2】還要注意的是專項資金提取后改變用途的,不得扣除(小計算)。
10.租賃費
(1)屬于經營性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租賃費:根據租賃期限均勻扣除;
(2)屬于融資性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租賃費:構成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價值的部分應當提取折舊費用,分期扣除;租賃費支出不得扣除。
【例題·計算題】某企業2010年9月1日發生經營性租入固定資產業務,租賃期10個月,租賃費10萬元,企業當年實際列支租賃費10萬元。
【答案及解析】
2010年稅前允許扣除額=10÷10×4(月)=4(萬元)。
11.勞動保護費
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勞動保護支出,準予扣除。
【解釋1】勞動保護支出主要是工作服、安全保護用品、防暑降溫品等,注意是合理的。
【解釋2】在實踐中要注意區分工資薪金支出、福利費支出和勞保的區別。勞保不能發放現金,否則將被視作工資薪金支出或福利費支出。例如,企業發 放防暑降溫品屬于勞動保護支出,合理的即可扣除;企業發放防暑降溫費,屬于福利費,受企業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總額14%的比例限制。
12.公益性捐贈支出(重要)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解釋1】公益性捐贈的扣除,必須同時符合三個條件:第一,這種捐贈必須是公益性的,非公益性的不得扣除;第二,這種捐贈必須是間接發生的,直接的捐贈不得扣除;第三,這種捐贈必須是通過非營利機構或政府機構發生的捐贈,通過盈利機構或個人發生的捐贈不得扣除。
【解釋2】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年度會計利潤。
【解釋3】納稅人發生的非公益性捐贈不得扣除;納稅人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扣除;納稅人通過盈利機構發生的捐贈也不得扣除。
【解釋4】公益性捐贈包括貨幣捐贈和非貨幣捐贈(一般考貨幣性捐贈);接受捐贈的貨幣性資產,應當按照實際收到的金額計算;接受捐贈的非貨幣資產,應當以其公允價值計算。
【解釋5】公益、救濟性捐贈扣除限額的計算
第一,計算會計利潤金額,以"會計利潤"乘以稅收規定的扣除比例計算,計算出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扣除限額;
第二,確定在稅前扣除的"允許稅前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限額"。
一是如果實際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大于或等于"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扣除限額"時,按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扣除限額。
二是如果實際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小于"公益救濟性捐贈的扣除限額",據實扣除公益性捐贈支出。

【例題1·計算題】某生產性企業(居民企業)2010年度收入總額為200萬元,企業發生的成本費用(包含營業外支出)共計100萬元。當年" 營業外支出"賬戶中列支了通過當地民政部門向災區的捐贈15萬元;通過四川當地某關聯企業向災區捐贈了10萬元。假設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納稅調整,該企業 2010年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為多少萬元。
【答案及解析】公益捐贈的扣除限額=利潤總額×12%=(200-100)×12%=12(萬元),實際公益性捐贈為15萬元,稅前準予扣除的 公益捐贈為12萬元,納稅調整額=15-12=3(萬元)。通過企業的捐贈不能扣除,也應該調增所得額10萬元。該企業2010年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100+3+10)×25%=28.25(萬元)。
【例題2·單選題】2008年某居民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0萬元、營業外收入80萬元,與收入配比的成本4100萬元,全年發生管理費用、銷 售費用和財務費用共計700萬元,營業外支出60萬元(其中符合規定的公益性捐贈支出50萬元),2007年度經核定結轉的虧損額30萬元。2008年度 該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 )萬元。
A.47.5
B.53.4
C.53.6
D.54.3
【答案】B
【解析】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扣除限額=(5000+80-4100-700-60)×12%=220×12%=26.4(萬元),當年應納稅所得額=220+(50-26.4)-30=213.6(萬元),2008年度該企業應繳納企業所得稅=213.6×25%=53.4(萬元)。
13.總機構分攤的費用
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就其中國境外總機構發生的與該機構、場所生產經營有關的費用,能夠提供總機構出具的費用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等證明文件,并合理分攤的,準予扣除。
14.資產損失
(1)企業當期發生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凈損失,由其提供清查盤存資料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準予扣除;
(2)企業因存貨盤虧、毀損、報廢等原因不得從銷項稅金中抵扣的進項稅金,應視同企業財產損失,準予與存貨損失-起在所得稅前按規定扣除。
【例題·單選題】某企業在2010年因管理不善毀損一批庫存材料,賬面成本10139.5元(含運費139.5元),保險公司審理后同意賠付8000元,該企業的損失得到稅務機關的審核和確認,在所得稅前可扣除的損失金額為( )。
A.2139.5元
B.3850元
C.2863.22元
D.2900元
【答案】B
【解析】企業因存貨盤虧、毀損、報廢等原因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的進項稅額,應視同企業財產損失,準予與存貨損失一起在所得稅前按規定扣除。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10139.5-139.5)×17%+139.5/(1-7%)×7%=1710.5(元)。
在所得稅前可扣除的損失金額為:10139.5+1710.5-8000=3850(元)。
15.其他項目
如會員費、合理的會議費、差旅費、違約金、訴訟費用等,準予扣除。
【例題·多選題】下列支出中,在符合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直接據實扣除的有( )。
A.違約金
B.訴訟費用
C.提取未付的職工工資
D.實際發生的業務招待費
E.購建固定資產的銀行借款利息支出
【答案】AB
【解析】AB在符合真實性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從應納稅所得額中直接據實扣除;C尚未實際支付的工資,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D按照規定的標準計算扣除,不能直接扣除;E要處理好資本化與費用化之間的關系,不能直接據實扣除。
16.手續費及傭金支出(注意客觀題)
非保險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服務協議或合同確認的收入金額的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保險企 業:財產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5%計算限額;人身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0%計算限額。
【解釋1】支付對象有限制。手續費、傭金的支付對象是具有合法經營資格的中介企業或中介個人。
不能是本企業雇員(工資薪金),也不能是購買方(回扣、返利)。
【解釋2】支付方式有限制。除委托個人代理外,企業以現金等非轉賬方式支付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在稅前扣除。
【解釋3】支付比例有限制。總的原則是企業發生的手續費越多,相應的扣除比例越高。
【解釋4】支付基數有限制。非保險企業按合同金額計算限額。保險企業按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后的余額計算限額。
【解釋5】入賬方式有限制。企業支付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直接沖減服務協議或者合同金額,并如實入賬。企業不得將手續費及傭金支出計入回扣、業務提成、返利、進場費等費用。
【解釋6】資本化的手續費不得當期扣除。企業已計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相關資產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應當通過折舊、攤銷等方式分期扣除,不得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手續費、傭金資本化進了成本)
【解釋7】企業為發行權益性證券支付給有關證券承銷機構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在稅前扣除。
企業為發行權益性證券支付給有關證券承銷機構的手續費及傭金不得在稅前扣除,因為企業為發行權益性證券支付給有關證券承銷機構的手續費及傭金應從溢價中扣除。而發行企業債權等債務性證券支付給有關證券承銷機構的手續費及傭金是可以稅前扣除的。
17.企業員工服飾費用支出
企業根據其工作性質和特點,由企業統一制作并要求員工工作時統一著裝所發生的工作服飾費用,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可以作為企業合理的支出給予稅前扣除。
18.航空企業空勤訓練費
航空企業實際發生的飛行員養成費、飛行訓練費、乘務訓練費、空中保衛員訓練費等空勤訓練費用,根據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可以作為航空企業運輸成本在稅前扣除。
19.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
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其取得的資產中,相當于初始出資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收回;相當于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其余部分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
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由被投資企業按規定結轉彌補;投資企業不得調整或調減其投資成本,也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損失。
【案例】A公司2010年以1000萬元作為注冊資本與其他企業聯營設立M公司,占M公司30%股份,公司章程規定,A公司分紅比例為35%。 2012年1月經股東會決議,同意A公司抽回其投資,A公司分得現金2500萬元。截止2011年年底,M公司共有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3000萬元。請 計算A公司的投資資產轉讓所得。
1000萬元初始投資部分,首先確認為投資收回;同時相當于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余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A公司應該享有股息所得=3000×30%=900(萬元)。
因此,A公司投資資產轉讓所得=2500-1000-900=600(萬元)。
【解釋】扣除的未分配利潤和盈余公積金額只能按照注冊資本比例,不能按照公司章程約定分紅比例。
五、不得扣除的項目(掌握)
每一年的選擇題都考,綜合題有時候也考查。
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的項目:
1.向投資者支付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款項;
2.企業所得稅稅款;
3.稅收滯納金;
4.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解釋】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不包括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包括銀行罰息)、罰款和訴訟費用。
銀行按規定加收的罰息屬于納稅人按照經濟合同規定支付的違約金,不屬于行政罰款。可以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